首頁>>新聞>>>>正文

演太極功夫 釋中國文化——“一帶一路”中國太極文化世界行來到德國(組圖)

2018-02-20 14:49:1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劉維靖

現場合影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阮佳聞)當地時間19日到20日,“一帶一路”中國太極文化世界行公益活動來到德國。該活動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極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赴“一帶一路”沿途國家推廣、傳授中國太極文化,受到了中國駐外使領館的大力支持。

  本次“一帶一路”中國太極文化世界行活動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六位世界行宗師傳授團的成員在兩天的時間裏對太極拳功法及理念進行了展示與授課。傳授團成員之一的中國國家武術研究院研究員康戈武指出,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典型代表,蘊涵著豐富的有關個體自我和諧、人際和諧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價值理念。它的拳理和動作無不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包容與和諧精神。這與“一帶一路”所提倡的和平、交流、包容、合作、共贏方針不謀而合。

楊氏太極授課

  康戈武在授課後感慨説:“我感到受眾首先對中國的太極拳是執著的熱愛。第二個感受是,雖然他們是跟不同的老師練傳統的太極拳,但這次一聽説要推廣國家的統一標準,他們也認為勢在必行。第三個方面,授課參考的太極拳段位制教材同時包括了單練與對練。很明顯,對練的現場氣氛尤其熱烈,因為以前沒有這個形式。實際上,練習太極拳必須要與人交手。只有交手才能體會得到我怎麼去對待對方、我怎麼去對待這個群體、我這個群體怎麼去對待那個群體、我這個國家怎麼去對待那個國家,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雙方是個統一的整體。而這應該就是我們提倡大家一起共贏的理論依據,一個中國的智慧。”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告訴記者,太極和武術一直都是中心教學培訓的重點內容,所以早早從去年夏天就開始與國內合作方聯手籌辦太極文化世界行的活動。功夫不負有心人,此次世界行報名盛況空前、活動現場爆滿。

陳氏太極授課

  陳建陽説:“這次從國內請來陳氏和楊氏的太極大師,不單是給德國、甚至有些從歐洲其他國家報名前來的學員,給他們展示真正大師表演的太極。我們想借這次活動、配合‘一帶一路’的倡議,實現太極在德國和歐洲的推廣。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甚至沒有敢大張旗鼓的宣傳。報名應該有三四百人,可以看出來德國老百姓對太極的積極性還是有的,下一步就看我們如何‘內外聯動’,把太極更好地推廣。而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對太極感興趣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

  特地從波蘭趕來德國的麥克從五年前開始學習太極。由於他的波蘭“師父”剛巧師從世界行宗師傳授團的一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陳式太極拳傳承人陳小旺,所以他笑稱,自己這次來柏林可以説是為了“拜見師祖”。

陳氏太極對練

  麥克説道:“我們一同練太極的‘師兄弟’從波蘭過來一是為了見陳小旺老師,二是來精進我們的學識和技巧。我不僅學到了新知識,而且還發現了自己平時練習中的不少錯誤。能夠現場接受真正大師的指導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我非常珍惜。其實我在14歲的時候還覺得太極是一種非常奇怪、適合老年人的活動,後來我發現這完全是偏見。如今,隨著學習的深入,我越來越感覺到這是一種無以倫比的武術形式。”

特地從波蘭趕來德國的太極師徒一行(前為師父)

  芭芭拉是一位生活在柏林的知名雕塑家。她與中國傳統文化結緣可以追溯到9年前開始練習氣功。如今她參加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太極班已經3年了,每天清晨早起打太極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芭芭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對中國産生濃厚的興趣都要歸功於太極。後來我去到中國,發現即使語言不通,我依舊可以在公園加入到早晨打太極的人群裏,這真的很美好。與此同時,我的職業與身體密切相關——解剖學、肌肉、骨骼等等都會在我的雕像、人物畫中體現。而太極讓我感受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分析每個動作牽動了其中的哪幾個部分,再加上不同招式形神具備的韻味,對我的工作也很有啟發。這次活動我跟的是陳氏太極的老師,以前我只學習過陳氏太極的推手,是單人的動作,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還有雙人對抗式的太極招數,太不可思議了!”

  據悉,本次“一帶一路”中國太極文化歐洲行從2月18日持續至3月1日,先後輾轉德國柏林、意大利威尼斯、奧地利維也納和匈牙利布達佩斯。後續還將開展包括亞洲行、美洲行等在內的活動,旨在搭建起一個當地武術與中國功夫切磋進步、各地文化與中華文明碰撞交融的世界舞臺。在今年年底,該系列活動還將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在深圳市龍崗區舉辦“一帶一路”中國太極文化國際周活動,邀請全球太極愛好者、喜歡中華傳統文化的人士齊聚一堂,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太極拳的奧妙無窮,進而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