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春走基層】“土坷垃”裏種出“金疙瘩”

2018-02-28 11:59:59|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磊

  【新春走基層】

  2月26日已是初春,西北的田野裏散發著萬物復蘇的氣息。在這升騰的春意裏,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大廟橋村村民吳建斌額頭滲出的汗水,竟化成心頭的一絲甜味。

  記者遇上吳建斌時,他正和妻子在自家的西瓜大棚裏忙活著,舉手投足間儘是抑制不住的暖暖笑意。吳建斌説:“頭幾年種糧食的時候一年到頭只落下一萬塊錢,家裏七口人吃啥喝啥?如今我在這片‘土坷垃’裏一年種出了十萬塊錢,真是想都不敢想。”

  原來,吳建斌描述的“土坷垃”,就是他這一年辛勤種植的5個設施大棚,3棚辣椒、1棚茭瓜、1棚西瓜,如今都成了他家的“金疙瘩”。

  吳建斌所在的大廟橋村有9個村民小組,580戶,2349人。這個村雖位於“塞上江南”黃金地帶,但前些年只有“江南”之景,卻無“江南”産業之實。這麼好的自然條件,為何走不通觸手可及的致富路呢?關鍵是缺少當家産業!村支書馬自忠説,我們按照“支部建在産業鏈、黨員聚在産業鏈、農民富在産業鏈”的發展思路,摸索出了“支部+合作社(協會)+基地+黨員”的黨建和産業發展模式。把原村部改造成了大廟橋村農村黨校,邀請黨政領導、黨校老師、專業人才及“田秀才”、“土專家”、農民經紀人和種植大戶經常性開展“田間課堂”、實用技術培訓,逐步形成了支部引領、協會運作、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共同致富的良性循環工作格局。

  在黨建工作引領下,這個村建立了産業發展示範基地,依託産前—育苗中心,産中—三農呼叫中心、農資綜合服務站,産後—“鮮之寶”物流配送中心,解決了設施溫棚種植、貯存、銷售三大“痛點”。標準化日光溫室發展到508個,擁有設施蔬菜交易大棚5000多平方米,保鮮冷庫1500平方米,標準化育苗中心5000多平方米。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0萬元,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660元。

  “我們村雖然小,但集科研、開發、生産、經營、示範于一體,和周邊的青海、陜西、甘肅等地形成了穩定的供銷關係和銷售網絡,種植戶從來不操心銷售的問題。”馬自忠一邊幫村民摘著辣椒一邊説,我們正在謀劃建立休閒農業基地,等村裏的旅遊業發展起來了,日子可就同這手上的辣椒一樣火辣啦!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楠)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8日 03版)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