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戊戌清明祭英烈

2018-04-05 10:45:57|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磊

  西元2018年清明,農曆戊戌年二月二十,我們紀念一些人。他們存在於不同的年代,曾經過著不同的生活。他們或在國家存亡之際,或在民族危難關頭,以各自的方式燃燒了自己的赤子之心與生命,把歷史定格在令人敬畏的瞬間。他們是人民的英雄。

  

  英烈人物群像 郭紅松繪

  1.碧血黃花祭國殤

  19世紀末的那個戊戌年的9月,行將就木的清政府用砍掉維新變法六君子頭顱的方式,再一次向民眾宣告,從1840年以來,面對外國侵略者的屈辱仍將延續,對制度變革的盼望成為泡影。隨後不到兩年,國家的首都就再一次被列強軍事佔領。後來,無産階級革命家鄧小平説:中國是帶著首都被敵人攻佔的恥辱進入20世紀的。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廣州城的那個下午,註定非同尋常。一次失敗的起義留給後人86個年輕的名字、72具殘缺的遺體;這次起義發出的怒吼卻震動全國。此後不到半年,武昌黃鶴樓前就升起了鐵血十八星革命軍旗,隨即全國多地紛紛響應革命,宣佈脫離清王朝統治,這從根本上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王朝統治。而那些慷慨放歌、揮斥方遒的年輕生命卻沒有見到這些。他們和你我一樣擁有家中父母,妻兒。在民族危亡時,他們選擇了從容赴死。起義之前,對家人寫下訣別信,自己的死訊由自己告知家人:“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與妻書》今天閱讀,仍催人淚下。72烈士中的林覺民赴死時,摯愛的妻子腹中正懷著他們的孩子。

  

  4月4日,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公安分局幹警在煙臺抗日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新華社發(唐克攝)

  國人中的先覺者們為了尋找一條救亡圖強的道路,不停地在黑暗中尋找。這尋找過程就是一個面向未來的祭壇,許下的心願是國家和民族的強大,奉上的祭品是自己的生命,“我以我血薦軒轅”。

  黃花崗上,此地此心,鬱鬱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只留浩然之氣照耀天地。紀念他們是因為我們珍視自己民族的那氣和那血。這血性庇祐偉大的民族永遠不會沉淪。

  2.烽火萬里魂飛揚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這片廣闊土地上,恐怕連飛鳥都已經熟悉了持久戰爭的槍炮聲。當我們的民族受到日本的全面武裝侵略,面對工業化程度超過我們的強敵時,天南地北,不分老幼,以守土抗戰到底,不惜犧牲一切代價的堅韌捍衛國土。“死戰不退”這簡單的四個漢字,背後是長時間生存與死亡的考驗。這考驗激發出了多少超乎想像的人類本能,至今無法統計。

  

  4月4日,福建省福清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向革命烈士陵園敬獻花籃。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攝

  上海蘇州河與西藏北路橋北側有一棟建築,當時被稱作“四行倉庫”。1937年10月淞滬戰場上,抗日英雄謝晉元曾率領八百壯士在這裡浴血奮戰,將會戰結束時間線不停地向後延伸。公共租界的英軍多次勸他們卸去武器進入安全區,都被他們拒絕了。上海這座城市媒體雲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通過自己親眼所見,鏡頭所拍,紙筆所寫,把中國人抗擊外侮堅持到底的決心向全世界做了一次現場直播

  1940年2月23日下午,吉林省濛江縣的深山老林裏,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楊靖宇孤身一人被200多名敵人圍困,這個身高1米9的河南漢子,上一次吃到糧食是6天以前。交戰20分鐘,楊靖宇中彈犧牲。敵人驚異他如何耐得住饑餓,殘忍地解剖了將軍的遺體,得到的答案是樹皮、草根和棉絮。是什麼支撐將軍最後一段時間的戰鬥意志?

  “不屈”是烈士們用勇氣和力量傳遞給我們的信念,一寸山河一寸血,直到最後的勝利。紀念他們是因為我們需要傳承著他們的力量,這不屈支撐我們的民族穿越遠古,勵精圖治走到今天。

  3.忠骨今回桑梓地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次雙方現代化程度存在代差的不對稱戰爭。在近三年的時間裏,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用身軀和戰鬥意志讓人記住了那一長串地名:長津湖、上甘嶺、三所裏、松骨峰……戰後,彭德懷元帥説:“幾百年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門大炮,就能征服一塊土地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了!”

  1952年10月19日夜,五聖山。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在反擊中,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衝鋒都沒成功。關鍵時刻,黃繼光參加了攻堅小組。在戰鬥中,黃繼光身上連續中槍,昏了過去。敵人的機槍聲把他驚醒,他爬到了敵軍的槍口旁邊,躍起,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眼,當場犧牲。

  

  4月4日,河北省南宮市第二中學學生在冀南烈士陵園內祭掃。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暴速飛行的子彈穿過人體組織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彈著面是一個彈孔,背面則是一個大洞。作為軍人的黃繼光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結果。他在撲上去的那一刻想到了什麼?

  2014年3月28日9時30分許,搭載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專機降落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離開祖國60多年的烈士英靈回家。11時30分,迎接儀式在桃仙國際機場舉行。12時許,禮兵護送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上靈車赴抗美援朝烈士陵園,437位烈士遺骸被安放在烈士陵園。之後每年的3月,都有一批志願軍戰士的遺骸和遺物在我們的空軍護航下魂歸祖國,到今年已經是第五批。他們當年跨過鴨綠江的時候就知道,不能後退,因為背後就是祖國。

  勇敢不是莽撞的無畏,而是在面臨強大壓力時無畏地擔當。我們紀念英雄,他們傳遞給我們這樣的勇敢。

  4.登望太平何煌煌

  遊覽黃山,到了立馬峰下,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文字:“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這十個字出自當時駐防此地的一位抗日將軍之手,立馬橫刀藐視敵人,同時登高遠望期盼和平。這句話説出了中華民族在戰火中錘鍊的無所畏懼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與信心。

  到了和平年代,國家建設者中也有眾多仁人志士。在我們周圍,過著普通的生活,卻在某個特殊的時刻作出了令人肅然起敬的選擇,或者在漫長的歲月裏堅持著一些被我們忽視卻應該被珍視的信念,積跬步成千里。

  新型戰機——國之重器,研製過程中的實驗數據至關重要。保住一架滿載著實驗數據的飛機,其意義遠超過飛機造價本身,每次遇險,對於試飛員來説都是一次生死抉擇。1993年,國産戰機殲-8B的一次定型試飛,試飛員劉剛又一次遭遇發動機空中停車,上次在3000米化險為夷的他,這次卻在飛機的解體爆炸中犧牲。戰友們四處搜尋,只撿回來他一小塊沒燒盡的肩章。沒有遺體,安葬劉剛時,他的愛人在骨灰盒裏放了一架小飛機模型。她説:“劉剛生為飛行,死為飛行,就讓飛機與他做伴吧!”

  2017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這位三年讓政和縣生産總值翻倍的縣委書記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也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公職人員追悼會上,參與弔唁的人的身份和數量可以充分反映他受民眾擁戴的程度。五小時內數量超過10萬的網上悼念和追悼會門外黑壓壓的人群已經説明瞭一切。清廉、公正和高效同時映射在一名幹部身上,作為全國的優秀縣委書記,他當之無愧。究其原因,忠誠于信仰的力量根植在靈魂最深處,生發出的每一個細節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參天的大樹,頂天立地,不畏風雨。

  前進的航道,一路上有許多晦暗和艱難危險。英烈們紛紛在最需要的時刻跳入旋渦,化身成燈塔,照耀著前方的天空與海面。從歷史的尺度看,飛機終將被擊落,戰艦終將被擊沉,人的肉體也會被衰老和死亡終結。英烈存在的意義,在於他們用與你我相同的軀體,通過事實證明了想像中的不可能如何被打破。生如夏花,逝如冬雪,他們用精神戰勝了時間。今天的中國,昔日的硝煙早已散去,勃勃生氣、萬家燈火。紀念他們,是我們對自己內心最鄭重的洗禮,也是對他們莊嚴的告慰——希望這盛世如你所願!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