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蓬勃興起 融合發展日新月異

2018-04-22 11:15:02|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楊磊

  “數字中國”蓬勃興起 融合發展日新月異

  4月22日至24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本報記者 薛志偉攝

  “數字中國”蓬勃興起 融合發展日新月異

  “數字中國”建設正在全速前進。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0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2.77萬億元增長17.24%。數字經濟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30.61%上升至32.28%,繼續持續快速發展。

  隨著“互聯網+”在經濟領域和其他傳統領域的不斷深入,新的趨勢和發展機遇也在不斷涌現。通過數字化變革,“互聯網+産業”不斷融合升級,線上線下結合更加緊密,助力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互聯網+政務”使公共服務面貌為之一新,居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生活;“互聯網+民生”讓醫療、交通、教育通過“觸網”覓得破題之道。

  “數字中國”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哪些變化?又為轉型升級提供了怎樣的新動能?

  “互聯網+産業”:

  賦能帶來新面貌

  “長江黃金七號遊輪上的小賣部同樣能被互聯網改變,由於遊輪僅在碼頭停靠15分鐘,導致配貨成本非常高,但今天依靠京東的精準供應鏈,這個小店能在重慶、涪陵和宜昌3個碼頭上3次貨。”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講述的故事,正是互聯網對零售業的改變。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步步高“鮮食演義”……一系列“四不像”的零售業新業態應運而生。

  零售業之外,數字化和智慧化的不斷演進,讓更多傳統行業對“觸網”充滿熱情。“以前可能你在天上飛、我在地上跑,但未來應該是你成就我、我成就你,傳統經濟、實體經濟和互聯網經濟有機結合,成就中國未來經濟。”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認為,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雲計算的融合,已經為傳統産業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從2014年開始,長安汽車已經陸續與華為、百度、科大訊飛等10余家科技或互聯網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智慧化合作聯盟。“具體到汽車産業,我認為智慧網聯汽車或者無人駕駛汽車就是下一個風口。”朱華榮説。

  不過,融合併非大包大攬,而是各司其職。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敬東坦言,數字化的大背景下,銀行不能“包打天下”,而是要圍繞自己擅長的金融大數據做好數據整合和風險控制,最終實現客戶和實體經濟得到更方便多樣的金融服務。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表示,騰訊的發展“不要過界”。“過去做産品追求閉環,但現在反而要把閉環做成開環,只做整條産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別人能比我們做得更好的事情,要讓別人做。”馬化騰説。

  “互聯網+政務”:

  突破帶來新便利

  人臉識別技術的參與,讓“證明我是我”不再困難。4月17日,“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首次亮相支付寶,並在衢州、杭州、福州3個試點城市同時啟用。打開手機,完成刷臉等相關認證後,用戶就能領到自己的“網絡身份證”,包括政務辦事、酒店入住、購買車票這些原來需要出示身份證才能辦理的業務,現在掃描網絡身份證的二維碼同樣能夠辦理。企業辦事同樣可以靠“刷臉”,重慶電子稅務局讓納稅人與新辦企業綁定後,“刷臉”就能以企業身份辦理涉稅事項,減少了106項填報和19份紙質資料。“一站式”辦理髮票領取業務,節約了90%的辦稅時間。

  這正是“互聯網+政務”不斷創新突破的寫照。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推動下,2017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規模達到2722億元,同比增長16.2%,近3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4%,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從結構上看,我國電子政務市場未來大規模的硬體及設備投入需求將逐步降低,軟體及服務的需求比例也在逐漸加大,技術與創新日益成為“撒手锏”。

  東方證券研究員遊涓洋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新時代的電子政務建設在功能創新的同時,也在頂層設計上有所突破,以“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為頂層藍圖構建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及共享數據平臺”正在形成,政務的縱向信息化可向縱橫聯動的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真正為打破“數據孤島”和條塊分割提供機會。

  來自騰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則顯示,2017年政務服務數字化取得快速發展,數字化促進了政民之間更強關係、更高密度的連接。人們對“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滿意度也因此創下了新高,從預約掛號、訴訟服務、交通繳罰到出入境、公積金、戶政治安、車船票、加油充電、文化場館預約等公共服務,用戶滿意度都達到了96分以上。

  騰訊研究院産業經濟中心主任李剛則告訴記者,智慧政務與城市數字經濟增長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智慧政務發展每提高1%,數字産業規模就能相應提高2.7%,“因為一方面智慧政務培養著用戶使用互聯網的習慣,另一方面,智慧政務的推進也體現著政府對角色轉變的重視,實際上也代表著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互聯網+民生”:

  智慧帶來新體驗

  “在我們醫院,只要關注醫院的公眾號完成實名認證,不但能實現預約掛號、全流程繳費、檢查預約、報告查詢,甚至還能選擇到院外合作藥店取藥,這就大大減少了患者的排隊等待時間。”柳州市工人醫院院長李兵這樣告訴記者。

  “互聯網+民生”遍地開花,醫療和交通是其中的重點領域。在醫療方面,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出要加快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推進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再次釋放出政策紅利。“醫療工作數字化、就醫預約時段化、患者就醫自主化,臨床信息結構化、醫療活動移動化、臨床治療智慧化……多種‘互聯網+’手段的應用,正在破解‘看病難’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偉表示。

  在交通領域,智慧化更是步履匆匆。武漢公交信息中心主任肖英告訴記者,目前武漢市已經有8600多臺公交車更換了刷卡機器,450萬用戶領取了武漢電子公交卡,這不僅僅是為了減少乘客掏零錢的麻煩,也在積累下海量數據,“根據武漢公交大數據顯示,居住地與地鐵最近的距離在3公里以上的乘客中,有29.9%的沒有地鐵與公交的接駁,給出行帶來不便。根據這些數據,武漢公交優化調整了111條公交線路,增加了196.1公里公交運營里程,調整了20條道路空白點,去年我們常規公交的客運量自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來自大數據的智慧,為百姓出行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出行領域的實踐證明,通過生態夥伴的力量共贏共治,就能讓‘老公交’煥發出新活力。”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透露説,未來一年,刷手機乘公交的範圍將擴大到超過100個城市,除了大中型城市,很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都將實現掃碼乘公交。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