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河北承德: 生態更美 生活更甜

2018-06-18 12:27:57|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黃蓉

  夏天到了,塞外山城河北承德市塞罕壩迎來一年中“最綠”的季節。映入眼簾的是林木蒼翠、湖泊清澈見底,聽到的是溝谷流水潺潺、林中鳥鳴歡快。

  經過上千名建設者50多年的艱苦奮鬥、傳承接力,塞罕壩這處原本“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原沙地變成了百萬畝鬱鬱蔥蔥的人工林海。

  塞罕壩是承德市各級黨政機關和廣大幹部群眾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一代接著一代改善生態環境、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縮影。

  承德市地處京津與內蒙古渾善達克和科爾沁兩大沙地的中間地帶,歷史上就擔負著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凈化江河、清潔大氣的生態安全功能。由於沒有得到合理的保護和開發,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近年來,特別是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將承德確定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以來,承德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動搖,結合國家確定的綠色發展先行區、環京津扶貧攻堅示範區等目標先後編制實施了《生態城市建設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出臺了《關於加快經濟林産業發展的決定》《關於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實施了讓沙海荒山變綠水青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和讓綠水青山引金山銀山三大行動,力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承德市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整治、京津風沙源治理生態項目,近3年共投入綠化資金70.57億元,每年造林60萬畝以上。同時,全面落實“減煤、治企、控車、抑塵、增綠”5項任務;實施礦山綜合整治“6743工程”,3年完成損毀山體全部復墾披綠60平方公里;轉産轉型礦山企業400個,淘汰取締礦山企業300個;深入落實“河長制”,加快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全市共有林地面積341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000萬立方米。

  依靠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承德推進生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發展經濟林産業,呈現林上有果、林中旅遊、林下間作的立體式經營模式,建成板栗、蘋果、山楂、山杏等八大經濟林基地,面積達954萬畝,相當於全市農業人口人均4畝,每年可為農民人均增收3040元。圍繞全市23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10個自然保護區,20個濕地公園發展旅遊業,帶動全域實現旅遊收入506億元,232個村通過生態旅遊脫貧致富。生態食品、果品、飲料等加工企業356家,年銷售額達121億元。積極開展生態産品交易,實現全國第一筆跨區域碳排放交易,收入254萬元。

  為進一步保護生態環境,承德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吸引高端要素和優質資源向承德聚集,先後與中關村大數據産業聯盟、中國電子信息科技集團等30家大數據企業簽訂總投資68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與清華、同濟等高校攜手,千億級節能環保産業基地穩步推進。深入實施文化旅遊醫療康養、大智移雲、天然礦泉水、綠色食品和生物制藥、釩鈦新材料、新型建材及住宅、清潔能源等“十大綠色産業”。其中僅清潔能源一項,截至2017年底裝機容量已達481.54萬千瓦,累計發電量82.84億千瓦時,分別佔全市電力總裝機和發電量的72.41%和62%。

  “承德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塞罕壩樣本,積累了生態發展的經驗。但這只是階段性成果,與黨和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要求還相差甚遠。我們一定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動搖,突出抓好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國家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讓承德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説。(經濟日報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楊 宏)

  (責任編輯:王炬鵬)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