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在行動】這個“紅果果”讓甘肅康樂貧苦戶由質疑到欣喜

2018-07-12 20:55: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靳松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小麥、玉米、土豆、油菜,這是61歲的馬巴村村民蘇小蘭最熟悉的農作物。位於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上灣鄉的馬巴村地處太子山麓,氣候高寒陰濕,並不是這些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氣候。

  每年,用老人們留下來的方法嚴格計算,將農作物種子撒進家裏僅有的五畝田地,開始日復一日的操勞,但一年的收成究竟會如何?沒把握,全看老天爺的!

  【脫貧攻堅在行動】這個“紅果果”讓甘肅康樂貧苦戶由質疑到欣喜

  馬巴村村民蘇小蘭

  很多村民和蘇小蘭一樣,精力全熬在田間地頭。後來有人坐不住了,開始外出務工,逐漸脫貧致富。蘇小蘭和丈夫也想外出務工,但身體患病,幹不了重活,只能重復舊有的生活。

  蘇小蘭不想戴“貧困戶”這頂帽子,在脫貧致富這場硬仗中,馬巴村也不想落下。

  但要脫貧,得先找到原因。當地深入查找,發現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低,務工多以打零工、散工為主,務工收入低,主要致貧原因是因病致貧,發展缺技術、缺資金。

  當地開展“私人訂制”式幫扶:缺技術的進行挖掘機技能培訓和種植、養殖技術,對貧困戶住房進行改造、缺乏養殖資金的幫助申請貼息貸款。

  但這還遠遠不夠,像蘇小蘭這樣的村民,無法外出務工,種地收入不足,致富依然是難題。

  2014年,村黨支部書記蘇育民在臨夏州舉辦的西北五省農博會上,看中了高原樹莓,請教專業人員後發現馬巴村的土壤很適合種植。

  不過要在村裏推廣新品種,並不容易。蘇小蘭覺得種一畝要花4000塊錢,萬一長不好怎麼辦?採摘了沒人要怎麼辦?

  為了避免風險,打消村民疑慮,2015年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和文書每人試種了1.5畝。

  原本,樹莓是第一年長苗子,第二年進入挂果期,第三年進入盛果期,20年受益。意外的是,當地試種的第一年就有零星挂果。

  蘇育民説,樹莓種植每畝需要成本4000元,今年平均每畝收益為7000元,是糧食等農作物的5倍。

  於是村裏成立了馬巴村高原樹莓種植專業農民合作社,吸納貧困戶為社員,計劃種植200畝高原樹莓,並和青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8年的收購合同,確保供銷渠道暢通。合作社還計劃等到了盛果期,增加銷售渠道,舉辦採摘節現採現賣等。

  這下,蘇小蘭放心了。

  “兒子在外打工,家裏就我和老伴,地裏種的夠吃就行。”她家種了兩畝樹莓,加入了合作社。今年她家的樹莓開始挂果了。

  【脫貧攻堅在行動】這個“紅果果”讓甘肅康樂貧苦戶由質疑到欣喜

  蘇小蘭家的致富果樹莓

  樹莓的採摘從7月份開始,村裏建立了專門的冷庫,村民每天將採摘的樹莓送到冷庫,每公斤5元錢。

  採訪時恰逢雨天,蘇小蘭有點著急,因為沒辦法採摘了。

  雖然不知道樹莓最後會做成什麼産品,但這個紅色的果子蘇小蘭很喜歡,她摘了幾顆讓大家嘗一嘗,她説,種樹莓要比小麥、玉米划算,還輕鬆。

  今年,光樹莓這一項,蘇小蘭家的收入可能就要增加幾千塊錢。

  “如果今年摘得多,我家有可能會脫貧呢”,在蘇小蘭看來,這紅紅的果實能讓她家的日子逐漸變得紅火。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