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公益文化節目頻頻創新

2018-07-17 15:36:05|來源:南方日報|編輯:王瑞芳

  不少人將2017年稱作“文化綜藝節目元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國內各大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推出的此類節目數量超過50檔。雖然大批文化類節目的出現為熒屏吹來一股清新之風,但發展到3.0階段,文化節目若想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必然需要更新穎的創意和表現形式。

  目前,《朗讀者》第二季正在央視熱播,節目延續了第一季的綜藝“清流”氣質,讚譽度更是超過上季;同時,由南方週末旗下南瓜視業攜手燦星製作打造的文化教育公開課《同一堂課》也正在浙江衛視播出,透過節目可以看到,課堂不再束縛于教室之中,課文理解也不再受限于書本和朗誦,引來觀眾紛紛點讚,“原來語文課還能這麼上!”

  專家認為,新一輪的文化類節目正在朝著“大膽創新”“寓教于樂”的方向上過渡。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認為,“今年會是公益文化節目的創新元年”。

  寓教于樂是贏得掌聲的關鍵

  今年的文化類節目在努力挖掘新方向,探索更多可能性。例如年初播出的中國首檔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咏流傳》,把流傳千百年的古詩詞和現代音樂結合在一起,被譽為“音樂版《朗讀者》”。

  而在豆瓣上收穫9.2高分的《朗讀者》第二季,從朗讀方式到嘉賓與讀本等內容的選擇上,都嘗試做出改變。

  同樣在熒屏上熱播的《同一堂課》,則在垂直細分領域另辟蹊徑,首次嘗試了聚焦于小學課堂和小學課文的原創節目。節目中,濮存昕、張國立、徐帆等走進小學課堂化身代課老師,為同學講解經典國學課文。冷凇將這檔節目稱作“中國首檔文化場景類教育真人秀”。

  “目前90%的文化類節目都是在演播室拍攝的,這個空間特別有局限性,”7月15日,影視産業觀察主編彭侃在上海舉辦的《同一堂課》研討會上表示,該節目打通了室內外的空間,讓文化名人走入真實的課堂中去,“幫助我們打開了文化節目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當然,若想擺脫文化類節目“高冷”的窠臼,寓教于樂,把知識與趣味性相結合,是贏得觀眾掌聲的關鍵之一。

  《同一堂課》中,為了讓孩子們在三天內得到最大進益,代課老師們“各顯神通”:例如張大春邀請小學生在大明湖作詩;王洛勇選擇以模倣動物的姿態等獨特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快更好地理解蒲松林的《狼》;麥家帶孩子們走進山林之中,一起感受自然,體會課文的意境。

  文化節目素材就在身邊

  在去年《朗讀者》第一季收穫大量點讚之時,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就提醒,文化節目還需要更多創新,不能一窩蜂式的“朗讀”。尹鴻認為,文化類節目需要更多差異性、多樣性,要避免同質化、模倣化,“要規避走到同一條道路上去”。

  冷凇同樣表示,文化類節目並不好做,因為“一旦策劃不好,就流於空泛、高冷”。

  在冷凇看來,《同一堂課》的可貴之處在於,它的素材來自於我們身邊,將普通語文課升級到了藝術門類的慧眼之課,編劇不是把劇本編好,而是建立在頂層設計和劇情構建基礎上的預判。“這使得節目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細節,也碰撞出了不少真實流露的情感。”

  為了響應廣電總局的導向性政策,不少節目在明星嘉賓和普通參與者的比例上絞盡了腦汁,“現在為止,大部分綜藝節目仍然非常依靠明星。不少節目雖然也有普通人擔任嘉賓,但那種人物關係,不是真正的在兩者之間産生化學反應”,彭侃表示,“但這種化學反應,真實的狀態,才構成節目中的重要看點。”

  彭侃認為《同一堂課》在上述這個難點上起到了示範性作用。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劉長欣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