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 神奇寧夏】西吉:打造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推動造血式扶貧

2018-08-15 11:01: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金近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程亞惠): 8月14日,第十四屆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的記者共同探訪了西吉縣“種、養、加、銷”和“從農田到餐桌”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

  標準化牛舍 年産值200多萬隻需3名工人

  走進西吉縣向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園區,放眼望去,便是六盤山曲折蜿蜒的綠色梯田,與藍天白雲相互映襯,風景絕佳。

  整個農業園佔地361畝。依託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寧夏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園區的標準化養殖園、蔬菜標準園、有機肥加工車間等形成了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牛糞加工有機肥→有機肥還田種植馬鈴薯、綠色蔬菜、優質牧草→牧草飼牛的全程生態循環産業鏈,從産出到利用再到最後還田,環環相扣,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歐洲進口的西蒙塔爾良種基礎母牛 主辦方供圖

  據介紹,園區內有10座雙排牛舍,其中一座牛舍內,幾十頭壯碩的母牛在悠閒地吃著飼料。據牛舍負責人介紹,這些牛為歐洲進口的西蒙塔爾良種基礎母牛,是世界上公認的肉奶役兼用型的品種牛。他介紹説,“園區現在主要把它當肉牛飼養,成熟週期為4-6個月,每年兩批,全年平均養殖肉牛1000頭以上。一頭牛平均賣1500-2000塊錢,年産值200多萬!”

  “那養這麼多牛,牛舍一共有多少名工人?”記者問。

  負責人的回答令人驚嘆,他説:“只需要3名。”因為牛舍採用了全混合日糧攪拌車,通過機械化操作,一名工人一小時內就可以飼喂150頭牛,大大提高了效率。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肉牛養殖將進行技術改革,擴大牛的活動空間,自由放養,進一步提升牛肉品質。   

  “訂單農業+三種模式” 助力精準扶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蔬菜大棚內,辣椒幼苗長勢喜人   攝影:程亞惠

  在園區蔬菜標準園的大棚內,辣椒幼苗生機勃勃,長勢喜人。據了解,這批辣椒幼苗是根據外面訂單種植的,等辣椒成熟,便可被裝盒、打包,送上運輸車。

  據蔬菜園負責人説,這種訂單農業解決了“種什麼”“怎麼賣”兩大難題。先産後銷的傳統農業模式使得農産品往往滯銷,甚至爛在地裏,嚴重影響農民收入,而這種新型的經營模式則使得滯銷現象成為過去,確保農民能夠從中受益。

  “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才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脫貧富民。”農業園經理茍長壽説,園區探索出“借母産犢”、“四方合作”和“無償資助”三種幫扶模式,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園區吸納當地近300名農民到種植基地、養殖園區等場所務工,周邊農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據了解,“借母産犢”模式是把已孕基礎母牛定價後,借給有養殖能力的農戶飼養,待産犢並斷奶後歸還母牛;“四方合作”模式是按照“政府+企業+貧困村+貧困戶”四方合作,實行政企投入、股份分紅、聯建聯養、産業脫貧機制,通過産業發展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無償資助”則是指園區為農戶捐款捐物等。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