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外資入華量質齊升,中國市場的引力來自何處?

2018-08-20 15:20: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中國商務部最新公佈的吸收外資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5239家,同比增長99.1%;實際使用外資496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其中,7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648家,同比增長113.1%;實際使用外資50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

  從數量上看,中國吸收外資可以説穩中向好、穩中有進。更重要的是,吸收外資還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由傳統的低附加值加工組裝領域,逐漸轉向附加值較高的技術製造業領域。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國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5%,佔比達21.5%。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同比分別增長40.3%、63.7%和149.2%。引入外資的結構優化,很顯然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外資增長點方面,中國的自貿試驗區和西部地區成為外資投向的新區域,11個自貿試驗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186家,實際使用外資65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19.1億元,同比增長14.5%。在投資來源地方面,亞洲經濟體保持良好勢頭,英國以86.1%的投資增長率位居前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投資同比增長29.8%。

  在當前美國挑起貿易戰、國際經濟局勢錯綜複雜的關鍵節點,中國仍然交出了一份亮麗的吸收外資成績單。原因何在?

  首先,與中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投資限制逐漸減少有關。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投資限制指數,中國排名自2015年來持續下降了4位,顯示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今年6月底,中國頒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負面清單由63條減至48條,全面放寬三大産業的外資市場準入,涉及金融、資源、農業等領域。同期頒布的2018年版《自貿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也從2017年版95條減至45條,在農業、採礦、文化、增值電信等領域對外資實施更加寬鬆的舉措。同時,中國進一步降低了投資審批的門檻,提升了投資便利化水準,從而吸引更多外資落戶或擴大在華投資。

  其次,中國獨有的産業鏈優勢、規模生産能力優勢以及市場優勢,可為外資企業的生産提供完整的配套支撐。自3月份中美展開貿易較量以來,寶馬、特斯拉等外資企業進一步擴大了在中國的産能,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是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的關鍵節點,有能力為外資企業提供高效、全面的産業支持。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約八成中國消費者預期未來五年收入將增長,“90後”等年輕人正在成為中國消費新引擎。一個潛力巨大、正在升級且不斷開放的消費市場,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這些中國獨有的優勢,使得跨國公司必然做出理性的選擇和佈局,全球化的大勢也不會受縛于少數國家的單邊主義而停下腳步。

  第三,中國有著繼續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行動,這在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的今天尤為難得。中國致力於建設“一帶一路”、“中國-東盟”等新型合作平臺,加強金磚國家合作,維護多邊經貿體制。在開放中,中國尋求平等互利的“夥伴關係”,而非頤指氣使的“盟友關係”,這也給予了外國資本更多的信心和把握。

  當前,中國市場持續吸引外資涌入,反映出全球資本和跨國公司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也表明全球化是跨越國境的共同價值。這對於世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經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曾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宣佈,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中國將吸收6000億美元外國投資。無疑,這是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空間。未來,中國將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進一步降低外商投資限制,創建更有活力的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收穫更多的財富。(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博士 李馥伊)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