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2018-08-29 08:53:47|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楊磊
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

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卡洛斯·阿基諾

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羅尼·林斯

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風從東方來——國際人士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版式設計:張芳曼

  拉美國家發展離不開中國經濟增長

  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

  在過去45年裏,我先後以總統顧問、大使和學者等身份訪問或常駐中國。過去10年,我每年都會來中國兩三次。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對她充滿眷戀,更敬佩有加。

  智利與中國是世界上最遙遠也是最親近的國家。説遙遠,是因為兩國有些地區處在地球的對趾點上,也就是在地球直徑的兩端,相距2萬公里;説親近,是因為兩國的英文拼寫前3個字母相同,因而在許多國名列表中始終能緊緊地靠在一起。事實上,兩國人民還擁有兄弟般的友情,真可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本國和世界。在中國工作期間,我有幸與多位中國領導人近距離接觸。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國領導人都富有戰略眼光,善於進行長遠規劃。深圳、浦東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就是這種戰略謀劃的最佳體現。就對世界的貢獻而言,1992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不足5000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2017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約12萬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到34%左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如此巨大的經濟增長,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也越來越主動地承擔起一個大國對世界的責任。

  包括智利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愈加認識到,中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鮮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拉美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是智利最大的銅出口國,也是水果、葡萄酒、鮭魚的重要出口市場。智利不僅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南美國家,而且也是第一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中方簽署雙邊協議、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

  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輝煌成就讓我印象深刻。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探索讓人民富起來的過程。上世紀70年代,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中國城市的天際線很低,大部分建築都只有幾層樓高,全國唯一一棟高過百米的大樓是廣州的白雲賓館。人們衣著樸實,舉國上下都是統一的藍灰布衣服。一輛自行車都算是“豪車”。非常有意思的是,這輛“豪車”還是當時結婚“三大件”之一,另外兩件為手錶和縫紉機。此後20年間,“三大件”又出現了兩次轉型。上世紀80年代,家庭生活開始向電氣化轉變,“三大件”變身為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上世紀90年代,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家庭生活更加現代化,“三大件”升級為空調、音響、錄影機。

  “三大件”的逐步升級也是中國有條不紊地推進脫貧攻堅的體現。改革開放40年,中國已有7億多人口脫貧,相當於南美人口總數的兩倍。在最近5年內,中國突出強調“精準扶貧”,平均每年減少貧困人口超過1300萬。2018年,中國計劃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最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脫貧工作取得的成就不僅極大地緩解了自身的貧困問題,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

  此外,中國的學術進步也令人敬佩。理論對改革實踐起到指導作用。作為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中國同行的敬業精神和學術水準令人刮目相看。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成就的一個重要體現。

  在與中國同行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能夠熟練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中國學者越來越多。在拉美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和老師中,使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中國學者擅長使用對方語言進行學術交流,語言天賦只是一個方面,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的開放包容心態和進取精神。

  (作者為智利前駐華大使、智利安德烈斯大學中國問題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本報記者陳效衛採訪整理)

  我們認準了中國是可靠的合作夥伴

  羅尼·林斯

  上個月我剛參加了在北京、山西和陜西舉辦的學術活動。作為從事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2011年以來我每年都會訪問中國。我去過中國很多地方,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

  我的同事、朋友們都感慨:每次去中國,都能看到中國的新面貌。研究進度跟不上中國的變化,是大家的共同感受。實際上,凡是到過中國的拉美人,無論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都對中國的巨大成就嘆服不已。

  我每次到中國都會去很多地方。在我看來,過去40年中國最大的變化是人民生活水準的改善。在過去幾年裏,中國每年都有上千萬人脫貧,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並直接反映在了衣食住行上:人們可選擇的食品種類更加豐富,越來越多的人負擔得起家用汽車,國內遊和出國遊也日益成為人們休閒度假的重要方式。

  巴西的面積和人口數量都居世界第五,但沒有鐵路交通系統,很多拉美國家也都沒有鐵路。因此,我對中國基礎設施尤其是高鐵建設的成就,尤為關注和敬佩。高鐵既快捷準時又安全平穩,具有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中國在三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中國的治安令人羨慕。安全是保證民生最重要的前提。作為一名巴西公民,我常對中國同行開玩笑説,他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中國目前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這部分應歸功於中國政府對槍支的有效管控,更得益於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不斷完善。

  二是中國改革開放惠及世界。巴西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中國不僅是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大投資國。我想舉一個與我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例子。今年年初,巴西共享出行企業99公司被中國企業全資收購。經過幾個月的調整和發展,共享出行乘客訂單量即從4月的40萬人猛增至目前的80萬人,解決了30萬計程車司機的就業問題,而且也為政府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中國和中國人在巴西越來越得到認可。在巴西的中企員工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吃苦耐勞和聰明勤奮。10所孔子學院的建立和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也讓我們領略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一帶一路”建設等成就讓巴西人看到了更美好的希望。我們在羨慕中國發展速度的同時也期待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列車,希望能在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裝備和人員培訓等方面與中國加強合作。

  無論巴西政局如何變化,我們認準了中國是巴西可靠的合作夥伴。巴中兩國優勢天然互補,合作雙贏。事實上,我們渴望了解中國。目前,孔子學院“供不應求”,很多州都希望開辦。越來越多的巴西人願意到中國求學。有關中國的課程、講座、論壇等文化活動不斷增加。在裏約州,近年來先後成立了3個中國問題研究中心,天主教大學的金磚政策中心也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研究對象。

  我側重研究中國當代政治尤其是習近平主席的治國理政思想,以期為巴西提供借鑒。中國人擁有獨特的品質:目標明確、信心堅定、勇往直前,40年來改革開放從未動搖。這是我堅信中國能實現中國夢的原因。

  實際上,所有國家都應有夢想和目標。沒有明確的目標,政府就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因而也就容易陷入迷茫,這是拉美國家在未來發展道路上應竭力避免的,也是我們需要向中國加強學習和借鑒之處。

  (作者為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本報記者朱東君採訪整理)

  世界各國都可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卡洛斯·阿基諾

  1985年,我在讀研究生時開始研究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今年7月,我有幸到訪中國20次,到過十幾個省市。作為研究東亞和中國經濟社會問題的學者,除了參加學術會議與中國同行交流,我更願意用自己的腳丈量中國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中國社會的變遷。

  1989年我第一次到浦東時,浦東中心地帶似乎沒有超過5層的樓房,邊緣地區完全是落後的農村。多年後我重返浦東時,這裡出現了此前無法想像的新元素:直插雲霄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中國三大門戶複合樞紐之一的浦東機場,世界上最快、時速超過4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樓頂俯瞰整個城市,恍如夢境。事實上,中國的發展就如同磁懸浮列車一般飛快。

  改革開放讓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進而“強起來”。我熟悉的多位中國同行都成了“有車一族”。有一位50多歲的從事拉美問題研究的中國同行,與妻兒父母的足跡遍及中國很多省市。這位學者告訴我,過去孝敬父母就是給他們買衣服和補品,現在條件好了,帶父母出遊成了新時尚,也將“父母在,不遠遊”這一古老孝道發展為“父母在,同遠遊”。統計數據表明,1985年中國國內遊客只有約2億人次,到2017年則上升到原來的25倍,達50億人次。

  中國發達的基礎設施有力保障了旅遊的順利進行。中國人常説“要想富,先修路”。中國近幾十年的道路暢通有口皆碑。今天,北京到上海的高鐵不到5個小時,既快捷平穩又舒適安全。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在京滬兩地來往單程需要20多個小時,行程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交通上。

  與旅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是移動支付,這也是我在中國短期生活中感受到的最大變化。一部手機在握,就可以隨心購買商品或支付任何需要的服務,真是不可思議!去年5月,我在北京與妻子一起打車去購物中心。到了目的地,司機找不開面值100元的人民幣,我妻子的手機上有微信支付功能,司機掃描了她的支付二維碼,支付得以順利而“抽象”地完成,既簡便又安全!作為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我在幾年前就學會了使用微信,與中國學者交流更加便利。我也期待這些“新發明”能早日走進秘魯。

  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遊人次約1.3億,相當於秘魯總人口的4倍,中國公民出境遊總消費約1153億美元。令我驚訝的是,這幾年中國遠赴拉美的遊客也在大幅增長。2017年到秘魯的中國遊客人數比2016年增長了約40%。中國人不僅對秘魯的自然名勝感興趣,對歷史古跡也非常喜愛。出國遊不僅説明瞭中國人民物質富足,也體現了他們的精神文化追求。

  與旅遊有關的成就只是中國眾多成就中的一個。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有三點原因必須強調:一是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二是設立經濟特區,這讓中國得以憑藉勞動力優勢發展製造業,中國的商品開始銷往世界各地,上述兩項舉措對中國數億人的脫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三是中國的城鎮化。在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中,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7年的58.5%,對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世界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同時也為世界出口提供廣闊機遇。世界各國都可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

  中國是我的研究對象,秘魯與中國的聯繫日益緊密,我的工作也越來越重要,未來我還會經常前往中國。作為一名大學教授,我希望在我的學生裏培養出中國問題專家。事實上,我已有一些學生從中國大學畢業或正在中國學習。他們既是中國建設成就的見證者,也將成為秘中友好關係進一步發展的貢獻者。

  (作者為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本報記者陳效衛採訪整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