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風從海上來】矢志改革,上海繪就美好生活新畫卷

2018-09-11 20:09:44|來源:央視網|編輯:杜軍帥

  (“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長三角區域集中采風活動首站選擇了上海站。)

  央視網消息:時光荏苒,見證芳華。1978年我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至今已經40週年。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華秋實,得益於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顯著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40年改革開放釋放的民生獲得感,也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綻開笑顏。當然,40年改革開放同樣深刻地改變了上海的經濟社會面貌。   城區改造,人居環境大提升

(社區便民服務區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是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課題。2015年上海市啟動“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從2016年開始將老百姓反映強烈、矛盾較突出的黃浦區小東門老城廂區域作為市級重點整治區域和治頑症、補短板的突破口。通過治理和拆違,小東門的“老城廂”在城區環境綜合治理過程中已經實現了華麗蛻變,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   傳承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

(中國大戲院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富有時代特徵、具有文化地標性質的新型閱讀文化空間思南書局,已經正式與讀者見面。今年6月,上海京劇“四大舞臺”之一、修繕後的中國大戲院也已盛裝啟程。文化傳承既為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積澱了歷史記憶,也提高了軟實力。   生態為先,全面小康底色濃

(濱江公共開發空間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品質是重要的方面。如今,通過透支資源、生態和環境紅利獲得經濟增長的方式也已經無法持續。黃浦濱江規劃設計就堅持生態為先、功能為先,立足於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文化內涵和功能,回應市民期盼、滿足群眾需求,真正實現“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目前,生態文明理念、原則、目標已經融入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創新創業,城市更具生命力

(眾創空間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40年改革開放,創新之風吹遍上海角角落落。比如楊浦就走出了一條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這片曾經的“工業銹帶”正插上“國際”和“創新”翅膀,實現從“傳統工業楊浦”到“創業創新楊浦”的華麗蛻變。借助創新之力,上海正闊步邁向未來。   民生改善,群眾獲得感增強

(小東門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民生,改革的動力來自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比如小東門街道“鄰家屋裏廂”東街家庭生活服務站,其服務就輻射泛東街中華、西姚兩個居民區3800戶家庭,居住在老城廂的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環境得到改善的獲得感。以此為縮影,在改革開放助力下“民生”一詞的內涵與外延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僅僅是上海發展日新月異,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從一窮二白、滿目瘡痍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托舉起覆蓋13億多人的全球最大社會保障網,創造了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的脫貧奇跡。向著未來進發,13億多中國人民都是逐夢的“真心英雄”,就應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讓中國這艘航船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