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巴伐利亞選舉折射德國政壇困境

2018-10-16 21:24:5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杜軍帥

  當地時間10月14日,德國南部經濟大州巴伐利亞舉行議會選舉。選舉結果既令人瞠目,但又在意料之內。長期在巴州單獨執政的基督教社會聯盟得票率較上屆大幅下跌10.5個百分點,為1962年以來首次失去絕對多數地位。而事實上,數月來民調一直指向這一結局,這個成立七十餘年的大黨正在面臨沒落,並對整個德國政局産生影響。

  與去年9月的聯邦議會選舉相似,本次巴伐利亞州選舉同樣呈現以下幾大特徵,折射出德國政治生態當前所面臨的幾個困境:

  一是主流政黨選票大幅流失。不僅執政的基社盟遭遇“滑鐵盧”,目前仍是聯邦層面的執政黨、聯邦第二大黨社民黨得票也僅9.7%,淪為巴伐利亞州第五大黨。這集中體現了選民對長期以主流政黨、全民黨自居的大黨的不滿情緒,民眾期待變革的願望迫切。

  二是新興小黨登堂入室。成立僅5年,現為聯邦議會最大反對黨的極右政黨德國選擇黨此次在巴伐利亞州表現不俗,收穫10.2%選票,未來勢必拉動巴伐利亞州政局進一步右傾。而另一支不起眼的政界新軍——“巴伐利亞自由選民聯盟”,則一舉成為第三大黨,甚至有可能成為與基社盟聯合執政的夥伴。政黨碎片化或將成為未來巴伐利亞州以及德國政壇的常態。

  三是民意內傾,呈現一定“鴕鳥心態”。與兩大主流政黨“失寵”相反,綠黨此次以17.5%的得票率成為第二大黨。綠黨長期關注生態環保、房價房租、幼兒保育等內政議題,而民眾恰恰在這些民生議題上對政府不滿,部分選民甚至忽略難民危機影響,將選票投給支持接納難民的綠黨。可以看出,與前幾年相比,民眾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與自身利益直接相關的領域,這必將削弱德國推動歐洲一體化、發揮地區領導力的意願和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前這一局面的形成,亦有其深刻的內在根源。最直觀的原因在於主流大黨忽視民意、政策僵化,將黨派利益淩駕於民眾利益、國家利益之上。去年聯邦大選後,德國罕見地經歷長達半年的組閣僵局,這一過程中,黨爭之激烈令外界側目。一貫自恃頗高的社民黨、自民黨,為爭奪權力不惜令組閣談判遲滯,有失大黨風范。近幾個月,基社盟主席、內政部長因與總理默克爾在管控難民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數次以辭職要挾,險些令執政聯盟破裂。此外,中間派政黨長期執政,政策在中左和中右之間搖擺,對於深層社會問題始終找不到根本解決之道,加重了民眾的反感情緒。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全球民粹主義上升影響德國政局穩定。在金融危機余威、地緣衝突及全球化負面效應影響下,近幾年民粹勢力已形成全面上升態勢,歐洲多國已有民粹政黨執政的先例。恐襲和難民危機更是給了歐洲民粹勢力以強力刺激。

  在這一過程中,默克爾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能忽視。默克爾擔任總理至今已13年,期間德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交積極,國際地位達到了戰後最高水準,但其執政並非沒有瑕疵。

  首先是難民政策,其最初“開放門戶”的決定出發點雖好,但完全忽視了難民問題的長期性和複雜性,成為後續一系列政府危機的直接導火索。

  其次,默克爾多年來堅持相對左傾的社會政策,以致企業主等傳統右翼選民積聚起對其不滿的情緒,而左翼的社民黨因被其“挖墻腳”同樣對其有意見。這些矛盾在去年大選後集中爆發出來,默克爾的地位明顯弱化。

  再次,默克爾口碑雖好,但十幾年過去後,當人們回顧她的總理生涯,其實發現並沒有太多具有戰略意義的政績,她對於德國的長遠發展似乎並沒有太多開創性的思考。故而多年過去後,人們甚至對她有了一些“審美疲勞”。

  媒體普遍認為,此次巴伐利亞州選舉,可能正意味著默克爾時代的終結。的確,巴伐利亞州的選舉很可能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兩周後,黑森州議會將舉行選舉,民調顯示基民盟很可能丟掉大量選票。12月,基民盟還將選舉新的黨主席,之前積累的這些敗績必將進一步侵蝕默克爾本人的威信,其能否連任黨主席並堅持幹滿本屆任期都存在疑問。總之,巴州選舉這場“政治地震”影響深遠。(李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 )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