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治沙三代人 沙漠變綠洲

2018-11-12 09:29: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汪欣蕊

  在甘肅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腳下的古浪縣八步沙,曾經有一片風沙肆虐的沙漠,它侵蝕村莊,填埋農田,然而經過當地六個家庭三代治沙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硬是將這片移動的黃色沙漠變成了綠色家園。這一切都是怎樣實現的呢?

  古浪老調:當年風沙毀良田,騰格大漠無人煙,要好兒孫得栽樹,誰將責任擔兩肩。

  如今的八步沙,綠樹成蔭,生機盎然,很難讓人想到三十年前還是沙丘移動、風沙漫漫的大沙漠,而這裡發生的改變,都要歸功於當年的治沙六老漢。

  石老漢墳塋 郭萬剛、程海、張潤源等人: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安息吧,石爺們。我們(把八步沙)看得好著呢!

  這裡埋葬的是石滿老漢,他是六老漢中的老三,曾經的全國治沙勞動模範。這裡離他們家祖墳很遠,卻離八步沙的樹很近。

  1981年春天,古浪縣土門鎮的六位村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源,不甘心屈服於沙進人退的場景,決心以聯戶承包的方式進駐八步沙,在沙漠上開始植樹種草。

  張潤源:剛開始治沙我們還有些猶豫,想著沙漠裏不澆水還能把樹栽活嗎?81年秋季第一年治的時候,治了一萬畝,成活率本來的能達到百分之七十,被風沙一打,百分之三十都不到了。

  失敗,再失敗……在不斷摸索後,六老漢發現草墩子旁邊的樹苗成活率高,他們就開始用草圍圈,壓沙子種樹。四、五年後,樹苗的成活率逐漸提高。

  為了看護好種下的樹苗,六老漢長年吃住在沙地裏,他們最初挖了個地窩子,但是夏天悶熱不透氣,冬天冰冷墻結冰。

  張潤源:那時相當困難,天天能吃一頓麵條飯就好了。巡沙的時候,用壺燒點開水,饅頭一啃,還有吃點炒麵粉,就這樣堅持下來。

  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一幹就是十年。八步沙慢慢變綠了,但六老漢的頭髮也白了。1991年、1992年,賀發林、石滿因為勞累和肝病相繼離世。十幾年後,郭朝明、羅元奎也離開人世。六老漢只剩下了程海、張潤源兩人,但他們也都有80歲左右了,而7.5萬畝八步沙才治了一半,怎麼辦?六老漢的後代們開始接過這個重擔。

  在郭老漢的兒子郭萬剛的帶領下,賀老漢的兒子賀鐘祥、石老漢的兒子石銀山、羅老漢的兒子羅興全、程老漢的兒子程生學、張老漢的女婿王志鵬先後加入進來,他們成了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

  八步沙林場場長 郭朝明的兒子 郭萬剛:我們六家人有個約定,老人們走的時候説了,無論多苦多累,我們六家人必須有一個繼承人,要把八步沙管下去。

  其中,郭朝明老漢的兒子郭萬剛幹的年頭最長。1983年,31歲的郭萬剛在土門鎮供銷社上班,郭老漢生病幹不動了,就讓他辭了工作到八步沙來種樹。

  八步沙林場場長 郭朝明的兒子 郭萬剛:我不願意,老人也氣哼哼不高興,當時就拗不過老人。堅持了五六年以後,望著年年樹木已經長大了,就捨不得走了。

  當初不想來、後來捨不得走的郭萬剛,在八步沙一幹就是35年。如今的八步沙,已經形成了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風固沙綠色屏障。

  2003年,在7.5萬畝八步沙根治完成後,郭萬剛他們主動承擔起騰格裏沙漠風沙危害最嚴重的黑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風沙口的治理任務。2015年,又在甘肅、內蒙交界的麻黃塘開始治沙。第二代治沙人這些年先後承接了國家重點工程西油東送、甘武鐵路、甘肅省道等植被恢復工程。在治理沙漠的同時,他們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八步沙林場場長 郭朝明的兒子 郭萬剛:今年我們流轉了土地12500畝,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5000畝,再就是經濟作物,枸杞也好,紅棗也好,種了7500畝。

  現在,八步沙迎來了更加年輕的一代人。他叫郭璽,是郭老漢的孫子,郭萬剛的侄子,他和八步沙其他的年輕人一起成為了第三代治沙人。

  郭老漢的孫子 郭璽:老一代人已經使古浪縣的沙漠整體向後推移了15到20公里,現在接力棒到了我們手裏,我們要將終身奉獻給八步沙,使山更綠水更清,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