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立足“精準” 下真功夫——河北省張家口市推進脫貧攻堅紀實

2018-11-25 10:49:59|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王瑞芳

  初冬時節,河北省張家口市的最低氣溫已經降到零下,然而,陽原縣辛堡鄉四十畝灘村的蔬菜大棚裏仍是一片生機勃勃。“扶貧工作組駐村以來,規劃建設了35個蔬菜大棚,今年僅番茄一項的毛收入就突破了50萬元。再加上快要上市的白菜、西蘭花、華北柴雞,村裏全年收益預計可達100萬元。”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駐村扶貧工作組第一書記孫國亮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説。

  村集體收入實現百萬元,對於這個過去沒有一分錢集體資産的深度貧困村來説,是以前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四十畝灘村的變化,是張家口狠抓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張家口實施的脫貧“七大攻堅計劃”補齊了多年的欠賬,今年的目標任務也已完成了90%以上。預計到今年底,將使15.79萬農村困難群眾脫貧,全面完成全市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4%的目標。

  精心規劃,做好頂層設計

  張家口市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發展明顯落後於周邊地區,全市19個縣區中有12個國定和省定貧困縣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數量均居河北省地級市之首。截至2016年底,全市仍有貧困村1723個、貧困人口40.44萬人。2016年、2017年,中央和河北省有關部門通過走訪調研、專項檢查和巡視巡察,發現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相對滯後,甚至存在違規違紀突出等問題,曾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作出嚴肅的責任追究。

  對此,張家口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嚴肅的自查自糾和深刻的反思,認為前一階段的主要問題在於幹部作風不夠踏實、産業規劃落實不力,並在統一思想後明確:打贏脫貧攻堅戰,首先做好兩件事,一是加強制度建設,用以保障領導幹部的精神狀態和行為規範;二是確立發展規劃,用以協調好産業脫貧、公益脫貧、兜底脫貧等方面的關係。

  在改善幹部精神狀態方面,張家口出臺了多個文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堅持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一起抓,推行市級領導包縣區、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包村包戶、機關幹部包戶的“四包”責任制。在規範各級幹部行為方面,強化扶貧領域執紀監督,變事後處理為事前預防。全市建立了縣區、市直部門、鄉鎮、駐村工作隊“四位一體”的自查自糾體系。截至目前,共處理490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074人,移送司法機關110人。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得扶貧精神狀態和幹部作風得到了切實轉變,實現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補考”和“趕考”並舉。

  在中央和河北省有關部門反饋的問題中,康保縣和尚義縣存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嚴重滯後等問題。兩縣縣委通過深入剖析,發現主要原因在於責任機制不落實,幹部作風不踏實。兩縣一手抓整改補漏,一手抓進度落實。其中,康保縣在年內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2019戶、7080人,尚義縣在年內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5165戶、13019人,均實現了3年任務集中在1年內完成。

  脫貧攻堅還需解決路徑規劃問題。經過深入細緻的調研,張家口先後集中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根據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在全市突出實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非貧困地區脫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健康扶貧、內源扶貧、社會幫扶“七大攻堅”行動。通過資金的重點投入,保障全市脫貧攻堅整體規劃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産業項目均完成年度計劃。

  精準發力,突出産業帶動

  一大早,張北縣博天糖業有限公司就忙碌了起來。在工廠的西南兩個大門外,數十輛滿載甜菜的大貨車停靠在馬路上,甜菜種植戶們正按照訂單順序有條不紊地交售著1年的收穫。

  “我今年種了12畝甜菜,收了7萬多斤,可以賣2萬多元,平均每畝收益1800元,比種糧食增加了一倍多。”

  張北縣小二台鎮葉家營村貧困戶常佔全算賬説。

  張北縣地處壩上高寒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甜菜生長。張北縣委與制糖企業博天糖業協商,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規劃了訂單種植、土地流轉、參與務工等3種産業帶動扶貧模式,為壩上地區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脫貧之路。僅1年時間,整個壩上地區甜菜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20多萬畝,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3萬戶、3.5萬人參與種植加工,人均增收2360元。

  張家口通過深度調研,高標準謀劃産業扶貧項目6286個,總投資達到31.4億元,基本實現了對全市27萬農村貧困人口的全覆蓋,也讓所有貧困村實現了保有集體資産的全覆蓋。

  這當中,涿鹿的葡萄、杏扁,宣化的田園綜合體,萬全的鮮食玉米,崇禮的大棚彩椒,沽源的富硒燕麥、富硒豆莢,蔚縣的金雞蛋、金煙葉、金小米,懷安的特色種養,康保的脫水蔬菜,赤城的鄉村旅遊等,都起到了突出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記者在陽原縣採訪時,恰逢全國驢産業座談會在該縣舉行。據陽原縣委書記孫海東介紹,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陽原已投入3億多元發展養驢業,成效初步顯現,目前全縣驢存欄已達2萬頭,覆蓋了全縣70個村、7986個貧困戶、13892名貧困人口。陽原縣正在加大力度進行扶持,預計到2019年存欄能夠達到3萬頭,2025年能達到10萬頭。

  記者走進位於陽原縣東井集鎮揀花堡村的旺地牧業有限公司養驢場,66歲的村民張廷茂一邊在食槽添加草料,一邊對記者説:“我在這裡當飼養員已有兩年多,每月能夠掙到2200元工資。場裏還將驢糞免費給我們貧困戶作種地的肥料,種出的玉米、黍子和秸稈都可賣給驢場作飼料,還能收入5000多元,一年總收入能夠超過3萬元。”

  精細幫扶,力求全員脫貧

  傍晚時分,記者走進了陽原縣東井集鎮康石莊村的互助幸福院,有27名老人住在這裡。“在這裡比一個人在家強多了,我們吃得好、住得好。”80多歲的龔秀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針對農村孤寡和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問題,陽原縣因地制宜將農村貧困人口危房改造與互助幸福院建設相結合,解決了農村困難家庭的住房安全和孤寡老人養老問題,實現了部分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離家不離村。

  “窯洞賓館受捧,生態旅遊漸旺,農業訂單熱銷……”尚義縣南壕塹鎮十三號村地處壩頭地帶,過去多年,村民一直靠坡梁薄田種莊稼過日子,不少村民舉家搬遷外出謀生計,全村房屋閒置破損多達140多處,留下來的老人、孩子、婦女的生活十分貧苦。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該村黨支部書記姜萬河在縣鄉政府的支持下,帶領村民成立了全市首家農村宅基地合作社,推行“集中佔用、統一建設、住宅入股、以股分紅”機制,把村中心路邊38戶閒置農宅作為入股對象,拆掉舊房,建成了53間窯洞特色新民宿賓館,依託新開通的草原天路搞起了農家樂。該村留守老人姜子清高興地説:“不僅能夠拿到賓館的入股分紅,我們農民也成上班族了。我和老伴兒一個在園區上班每月能掙2000元,一個在賓館打工每月能掙1500元,生活越來越好了。”

  為了實現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人,張家口在嚴格落實國家“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納盡納、應保盡保的基礎上,強化了扶貧扶志的理念,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群眾參與勞動,實現有尊嚴地脫貧。其中,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的做法成效明顯。張家口結合貧困村産業發展和村容提升,設置了衛生清潔員、村級光伏電站管護員、林木管護員、治安巡邏員等多個公益崗位,共安置2264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

  經過一年的努力,張家口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較好成績。如今,張家口市正全力加速打好脫貧攻堅戰役,爭取在2022年成功舉辦高水準冬奧會的同時,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劉建鳳)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