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戰略機遇期 堅定邁向高品質發展

2018-12-23 14:35:59|來源:光明網|編輯:王婷婷

搶抓戰略機遇期 堅定邁向高品質發展

——專家學者深入解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李慧 邱玥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握我國發展的大局大勢,提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導向。多位專家學者指出,會議作出的改革發展重點任務的戰略部署,是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將引領中國經濟進一步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

  觀大勢,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即將過去的2018年,我國經濟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有效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較好完成了宏觀調控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步伐。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判斷經濟形勢,正確決策經濟工作,及時調整發展思路,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推動經濟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穩健前行,實現了預期目標。”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

  會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閆敏看來,全球經貿投資規則和標準變化,對各經濟體發展帶來變數;技術格局變化加速,各國都在積極搶佔技術制高點。

  閆敏認為,會議作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有三方面背景:一是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2017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二是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産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經濟結構轉型穩步推進,進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三是我國擁有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市場主體繼續大量增加,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全球新一輪技術和産業革命為我國發展提供了動力,世界各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不斷上升,總體上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具有較大優勢。”閆敏表示。

  在談到明年經濟工作時,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準開放。“‘五個堅持’是明年乃至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指導方針和總體思路,是應對外部環境的風險與挑戰、化解國內經濟轉型陣痛的重要遵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指出,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落實好“六個穩”,有針對性地解決好各類問題;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要抓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積極財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將主要體現在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上,同時要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讓更多的資金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發揮效力,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閆敏指出。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注意到,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從去年的“保持中性”調整為“鬆緊適度”。“經濟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要求貨幣政策做出前瞻性、靈活性的調整,從而以逆週期的調控來熨平經濟週期的波動。同時,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去除阻礙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障礙,讓更多資金流向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溫彬表示。

  “既要確保財政資金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也要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既要暢通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也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有效化解各類金融風險。各項政策要協同配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溫彬指出。

  謀全局,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

  面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形勢,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同時,會議明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會議明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確定了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同時又重視當前經濟工作面臨的現實挑戰和壓力,在政策上積極主動預調,在逆週期和調結構上同時發力,意義重大。”山東財經大學校長趙忠秀指出,會議明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直面問題、精準施策,必將在發揮中國經濟韌性強優勢基礎上,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在新的形勢下,穩中求進有著新的內涵和新的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指出,要堅持穩增長、穩就業,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多措並舉、精準發力、緊密配合、統籌協調,形成促進經濟穩中向好的合力。

  “從過去的‘三去一降一補’到‘破、立、降’再到此次會議提出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我們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在深化,措施在加強。”張立群説,要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向改革要活力,向市場化、法治化要動力,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會議首次提出,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對於經濟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在加強硬體建設的同時加強軟環境的建設,堅持‘兩手抓’,讓制度設計更加適應生産力發展的需要。”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指出,會議同時提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必將對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就業、促進消費,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會議特別提出,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意義重大。”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要保持戰略定力,注重穩紮穩打,加強協調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出臺一系列財政、稅收、貨幣、産業等政策,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

  “就經濟體制改革有大段的著墨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又一大亮點。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公平競爭原則,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同時明確提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資本市場、財稅體制等多個層面的改革路徑,更加注重從制度層面進行積極探索,以期釋放改革紅利和空間。”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説。

  劃重點,“七大任務”進一步釋放經濟潛力

  會議指出,明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任務:一是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二是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三是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四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五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六是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七是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振奮人心,這將激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熱情,提振發展的信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研究員王小廣説,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提出,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將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對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形成更強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這意味著今後要更多地依靠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從而最大化地調動民營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這些既深又實的改革措施,將進一步增強微觀經濟活力,使中國經濟未來的巨大發展潛力得以加快釋放。”王小廣指出。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教授朱啟臻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鄉村振興作為明年工作的重點,特別提出“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著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為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與此同時,會議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強調重點做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這是讓農民具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直接措施,相信明年鄉村的人居環境會得到更大改善。”朱啟臻説。

  土地問題是鄉村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對此,會議提出,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目前土地制度的不完善是制約鄉村活力的重要因素。鄉村振興不僅需要認真總結土地制度改革的經驗,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而且要破除一切束縛農民手腳的障礙,給農民更大的自主空間,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朱啟臻説。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要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産品品質”。“針對當前供求兩側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針對性地施策,影響深遠。”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指出,人工智能、5G等互聯網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將不斷推進,交通、物流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將不斷完善,特別是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升,將為消費升級特別是創新型消費的增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消費能力方面推出的相關保障措施,比如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將使居民在同等收入條件下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有助於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此外,加快教育、育幼、養老、醫療、文化、旅遊等服務業發展,將提升這些服務消費的供給能力,使服務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