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教育如何解好人民“關切題”

2019-01-22 15:54:37|來源:光明網|編輯:劉天哲

  編者按

  2019年,人民“關切題”,中國教育如何作答?在剛剛召開的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以“落實”二字為今年的教育發展路徑定調。陳寶生説,要針對短板和薄弱環節、突出“卡脖子”問題,攻堅克難,對教育改革再認識、再設計、再深化、再衝鋒。

  “打硬仗”“打持久戰”的2019年,將給百姓帶來哪些真實的教育改變?結合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光明日報獨家梳理了2019教育十大舉措、行動,並邀請權威專家解讀分析,讓我們共同關注——

2019 教育如何解好人民“關切題”

  ●增強德育針對性實效性

  解什麼: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有待完善,德育與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結合不夠緊密。教材建設需進一步統籌規劃,審查制度應進一步健全。

  怎麼解:研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導綱要》,編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推行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使用全覆蓋。完成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編審和14個學科非統編教材審查工作。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進行全面體檢等。

2019 教育如何解好人民“關切題”

  落實立德樹人 整體、系統、全面發力

  作者:韓震(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從整體、系統、全面上下功夫。

  首先,要真正重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不把立德樹人只當作一個口號。各級各類教育部門都要把育人工作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讓育人目標統領教育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其次,要系統研究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使不同學段的德育課程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讓各個學段之間實現有機銜接,讓不同科目之間實現相互配合,讓各種教育環節達成育人合力。再次,須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不能簡單地突出某一個方面的教育,也不能分割地去進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最後,必須注重教育與社會、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配合。有了良好的社會風尚,學校的德育就會更加醇化;學校德育工作好了,社會風氣就會進一步優化。目前,家庭教育過度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和勞動教育,但德育和勞動教育恰恰是學以成人的基礎,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關注德育目標時,德育的實效性會大大提升。

  ●深化教育評價體系改革

  解什麼:以考試成績、升學率評價教育品質仍較普遍。學校、教師評價中論文數量、科研成果等指標不盡合理。

  怎麼解: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推進。分類推出評價改革相關舉措,形成相對完整的教育評價改革制度框架。健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研究建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

2019 教育如何解好人民“關切題”

  改革教育評價 處理好“五唯”與“五維”的破與立

  作者:劉振天(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多年來,學校大多形成了一套以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為主要標識的評價體系,此所謂“五維”,對教育發展、人才選拔與成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各種原因,“五維”演變成“五唯”,成為評價學校、人才及其貢獻唯一標準,進而成為資源分配的唯一標準,嚴重壓抑人的個性和創新能力。

  不能因“五唯”而一概否定“五維”。要處理好破與立的平衡,繼承與創新的統一。一是要在承認和繼承“五維”評價標準合理性前提下,遵循教育教學根本屬性與人才發展內在規律,增加新的評價標準,更新評價內涵。二是要弱化“五維”評價標準的使用,任何評價工具都有其優勢和局限,不能片面誇大,也不宜作為人才選拔和資源配置的唯一根據。三是要為學校和師生創造寬鬆自由自主的空間,使其從狹隘的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評價中解放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學習和創造。

  ●提高教育品質減輕課外負擔

  解什麼: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後,素質教育沒有全面落實。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培訓輔導比例較高。校外培訓機構問題較多。

  怎麼解:召開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出臺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品質的意見和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加快建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中小學課後服務主渠道作用。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進行全面體檢等。

2019 教育如何解好人民“關切題”

  “中小學生太苦太累” 根本出路在提高育人品質

  作者:張志勇(山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回答好“中小學生太苦太累”這一人民群眾最關切、最憂心的重大教育問題。一年來,全國教育系統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從制度上解決課後“三點半”問題、清理校外培訓與升學掛鉤政策等,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

  解決“中小學生太苦太累”問題,必須標本兼治、持續發力——明確“一個思想”:課業負擔過重從根本上説是教育品質問題,全面提高育人品質是解決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根本出路;築牢“一個根基”:全面提高學校教育品質,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打牢“一個基礎”: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搞好“三個銜接”:即幼小、小初、初高銜接,不能拔苗助長;抓好“三個協同”:做到學校教育與課後服務、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協同育人。

  ●全面有序推進體美勞教育

  解什麼: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下滑趨勢未根本扭轉,審美與人文素養不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尚未完全普及。部分兒童青少年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

  怎麼解:研製《新時代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意見》,出臺《體育美育教師隊伍和場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和勞動教育指導大綱,修訂教育法,將“勞”納入教育方針。將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成就幸福人生 體美勞教育是基礎

  作者:吳安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目前,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正在研製的《新時代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意見》《關於切實加強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體育美育教師隊伍建設和場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將出臺的加強勞動教育指導意見和勞動教育指導大綱,無疑將對體美勞教育提出剛性要求。

  體育重在抓好評價、保障、習慣和示範各項工作;美育重在開足上好美育課程、加強美育師資培養、加快推進美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勞動教育重在推進教育“立法”。將“勞”納入教育方針,對勞動教育目標、任務、組織、保障、途徑、載體、資源、評價做出明確規定,並積極進行勞動教育實踐經驗的調研、總結和提煉。

  ●強化家庭教育

  解什麼:家庭教育中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現象仍較突出。

  怎麼解:發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會等作用,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密切家校合作。開展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研究制定家長、家校指導手冊。

  喚醒、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

  作者: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

  如今,家庭教育得到明顯重視,但關於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等的理論研究薄弱,實踐中也有許多誤區,如家校合作的方向是立德樹人還是智育第一,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還是知識教育等。

  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讓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與巨大優勢是生活教育,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才能為立德樹人和“五育並舉”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生活教育既是父母們最擅長最便捷的教育,也是未成年人最需要最受益的教育。然而,如今生活教育不僅被嚴重忽視,甚至出現了反生活教育的傾向,“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需要你管”的流行語,就是反生活教育宣言。家庭教育亟須推進家庭教育立法。既要厘清政府主導家庭教育的責任,也要厘清父母作為監護人的主體責任。指導家庭教育的關鍵是喚醒和提高父母的教育素養。

  ●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

  解什麼:高考考試內容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不夠,高校招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使用不足,高職招生辦法的特色還不夠鮮明,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有效解決。

  怎麼解:深化高考內容改革,探索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體系。探索綜合素質的考核評價。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方案。繼續深化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

  讓高考更好發揮導向作用、育人功能

  作者:鄭若玲(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拉開了新一輪高考改革綜合試點的序幕。隨著改革的推行與深化,在取得一些預期成效的同時,也出現不少問題,例如高考考核內容比較單一,主要體現為知識的考核,能力、素質、品德、身心等方面考查較為欠缺;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不夠完善、難以真正有效開展;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囿于理念的藩籬與操作的難度而舉步維艱;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在具體操作層面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科學研究與改進的方面,如一年多次考試、選考科目設計、計分模式的選擇與分數的等值調整等。

  2019年,需要針對以上主要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使高考能更好地發揮導向作用與育人功能、更好地服務於高校的科學選材與人才培養,從而推進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進一步提升教育公平與社會公平。

  ●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解什麼:中小學教師各類津補貼標準偏低,工資地區差異較大。有的地方檢查、考核、評比、填表等名目繁多,多頭重復,教師負擔較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秩序。

  怎麼解:推動各級人民政府優先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發放。研製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出臺進一步優化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環境的政策文件,明確地方責任,全面清理和規範針對教師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填表及各類社會性事物,實行目錄清單制度。

  為教師安心從教營造良好環境

  作者:鄔志輝(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教師身份作出了明確規定,即“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在宏觀政策上全面提升了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強調,保障中小學教師待遇、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師工資待遇改善和從教環境建設,先後出臺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公務員工資收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政策。隨著2019年國家惠師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各類津補貼標準、縮小區域之間的教師工資收入差距,有效減少地方對教師名目繁多、多頭重復的檢查、考核等加重教師負擔、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等行為,為教師營造安心、靜心、潛心從教的良好環境。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解什麼: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服務供給能力不強,數字教育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缺失。

  怎麼解: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學校聯網攻堅工程,力爭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7%以上。啟動“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建立數字化資源進校園監管機制。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工程。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出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辦法》。系統推進國家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工作。

  信息化 變革教育體系的新內生變數

  作者:楊宗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構建人本、開放、平等、適切、可持續的教育新生態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先後啟動了“校校通”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從2012年初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到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再到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我國教育信息化已從起步、應用階段走向融合、創新階段。

  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將由淺入深、由內而外地改變傳統教育。從教育教學形式和方法來看,雙空間一體化教學環境逐漸形成,跨學科的個性化教學內容逐步普及,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方法漸受推崇;從教育教學生態和流程來看,高位均衡、多元開放的文化得以實現,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教育體系逐漸形成。

  ●實施國家職業教育改革

  解什麼:行業企業參與的內生動力不足,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雙師型”教師總體不足。

  怎麼解: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啟動1+X(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證書制度試點。實施中國特色高水準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高水準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開展産教融合建設試點。總結現代學徒制試點經驗,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

  多元協同聯動 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作者:邢暉(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為推動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未來可考慮建立多元協同聯動機制——中央與地方上下協同聯動、相關部門橫向協同聯動、政行企校多位協同聯動機制。目前,國家層面已建立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各省及地市也要相應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同時,部門之間的協調很重要,比如1+X證書制度試點,就需處理好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關係,技能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的關係。

  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老問題又是新文章,這包括法規和政策的完善與配套、校企合作平臺的供需對接、專業和課程標準的適銷對路以及技術成果的創新和轉化等問題,均需有步驟地解決。而現代學徒制在已經開展了三批試點的基礎上,下一步將會全面推廣和鋪開。

  實施中國特色高水準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應在品質品牌和特色上下功夫,與新時代産業轉型升級、服務鄉村振興等緊密對接,為地方經濟服務,培養更多高素質複合創新型技能人才。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解什麼:部分高校黨建存在黨建、業務“兩張皮”。民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小學黨的建設存在短板。思想政治工作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機制尚未健全。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和針對性有待提升。

  怎麼解:深化運用監督執法“四種形態”。推進警示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把2019年作為教育系統“支部建設年”。選優配強高校黨政正職。制定《中小學黨建工作規範化建設基本要求(試行)》。

  抓黨建是辦學治校的基本功

  作者:鄭萼(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最根本的保障。

  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好“方向盤”。把抓好黨建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確保高校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努力營造良好政治文化,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礎。

  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增強“生命力”。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推進精準思政,創新方式方法,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品質和水準攻堅戰。探索全方位育人的實現途徑,整合全方位育人的資源要素,構建全方位育人的生態系統,實現育人主體相互配合,育人內容有機整合,育人方式顯隱結合的工作目標,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光明日報記者鄧暉、晉浩天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2日 13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