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奇: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境遇新路徑

2019-02-10 13:17: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公平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和原則,反映了人們生存發展所需要的物質、文化、制度等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它圍繞尊重和實現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形成了一個多維的社會範疇,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等。社會公平保障,就是確保社會公平不受侵害,就是按照公平的原則,維護配置權利、機會、資源的制度結構和社會結構的合理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黨的十九大在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時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這表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入新目標階段,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愈加凸顯。這主要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們對社會進步的價值尺度和評價標準已經發生重要變化,作為個體的公民平等獲得改善其生存狀態和發展空間的機會,獲得完善的社會公平保障,已成為評判社會進步的重要尺規,即十九大報告講的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二是,我國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依然較大,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十分艱巨複雜的發展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等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主要制約因素和突出短板,其問題隨著決勝全面小康目標的臨近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加速而更顯突出更加緊迫。

  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公平保障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進步:不再以政治符號和階級成分為依據,給公民分配權利;以社會發育積極促進社會流動,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得到基本的教育、就業和醫療等公共服務;人人都有機會平等的參與市場競爭,施展個人才能。正是這些方面的權利、機會和規則的公平,激發了億萬人民的活力和創造力,保證了經濟的增長、社會的公平。然而,不能忽視的是,與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戰略目標還不相適應的社會公平問題依然普遍。從公民權利領域看,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仍然需要進一步落實;從社會領域看,勞動、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權利不公平、機會的不平等現象,已成為社會公眾感受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在市場領域,行業進入或市場準入限制影響公平競爭,土地財政制度阻礙社會分配公平,農民進城因為戶籍面臨著享有權益不平的問題;在法治領域,立法不公平、執法不公平、司法不公平問題依然突出。這些與新目標不相適應的社會公平保障問題,也成為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境遇。應該説,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中國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深度發展的方式加以解決。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適應這種新變化,尤其要不斷滿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人民需要的新增量,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這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賦予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要求。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指向

  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在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指出,新時代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外化為具體奮鬥目標,並安排了進度表,設定了路線圖,即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社會公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共同富裕是社會公平的目標指向,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指向,這既是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必然結果,也是新時代賦予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定位。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仍然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針對我國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指向,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尤其是共享發展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鮮明的問題導向,不僅要求把“蛋糕”做大,也要求把“蛋糕”分好,著力解決分配不公等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不斷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堅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當前,克服影響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弊端和障礙,已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強調:“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哪,改革的動力和突破點就在哪”;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的問題,哪就需要改革”。這無疑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著力解決的根本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會促進社會公平,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建設,也必然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要求下共享發展及其實現機制研究”(18CKS024)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員。)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J].求是,2014(1).

  [4]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4(1).

  公平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和原則,反映了人們生存發展所需要的物質、文化、制度等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它圍繞尊重和實現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權利,形成了一個多維的社會範疇,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等。社會公平保障,就是確保社會公平不受侵害,就是按照公平的原則,維護配置權利、機會、資源的制度結構和社會結構的合理性。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黨的十九大在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時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國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依據是“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這表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進入新目標階段,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愈加凸顯。這主要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人們對社會進步的價值尺度和評價標準已經發生重要變化,作為個體的公民平等獲得改善其生存狀態和發展空間的機會,獲得完善的社會公平保障,已成為評判社會進步的重要尺規,即十九大報告講的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二是,我國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依然較大,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等十分艱巨複雜的發展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等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主要制約因素和突出短板,其問題隨著決勝全面小康目標的臨近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加速而更顯突出更加緊迫。

  改革開放四十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公平保障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進步:不再以政治符號和階級成分為依據,給公民分配權利;以社會發育積極促進社會流動,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得到基本的教育、就業和醫療等公共服務;人人都有機會平等的參與市場競爭,施展個人才能。正是這些方面的權利、機會和規則的公平,激發了億萬人民的活力和創造力,保證了經濟的增長、社會的公平。然而,不能忽視的是,與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戰略目標還不相適應的社會公平問題依然普遍。從公民權利領域看,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仍然需要進一步落實;從社會領域看,勞動、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權利不公平、機會的不平等現象,已成為社會公眾感受和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在市場領域,行業進入或市場準入限制影響公平競爭,土地財政制度阻礙社會分配公平,農民進城因為戶籍面臨著享有權益不平的問題;在法治領域,立法不公平、執法不公平、司法不公平問題依然突出。這些與新目標不相適應的社會公平保障問題,也成為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境遇。應該説,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中國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深度發展的方式加以解決。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實現了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適應這種新變化,尤其要不斷滿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人民需要的新增量,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這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賦予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要求。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指向

  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在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指出,新時代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外化為具體奮鬥目標,並安排了進度表,設定了路線圖,即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社會公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共同富裕是社會公平的目標指向,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指向,這既是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必然結果,也是新時代賦予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新定位。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仍然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針對我國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指向,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尤其是共享發展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為鮮明的問題導向,不僅要求把“蛋糕”做大,也要求把“蛋糕”分好,著力解決分配不公等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不斷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新時代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必須堅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當前,克服影響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弊端和障礙,已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突破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強調:“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哪,改革的動力和突破點就在哪”;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的問題,哪就需要改革”。這無疑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著力解決的根本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會促進社會公平,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建設,也必然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要求下共享發展及其實現機制研究”(18CKS024)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員。)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J].求是,2014(1).

  [4]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4(1).

  作者簡介

  姓名:魏志奇 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