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將更好參與世界經濟發展

2019-02-22 14:40:0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國際銳評】粵港澳大灣區 中國與世界新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于18號公佈後,社會各方反應十分熱烈。在這個數據説話的時代,如果對2.7萬字的綱要進行城市地名搜索,會發現其中提及香港102次,澳門90次,廣州41次,深圳39次,從城市名詞的量級差異中看出,這是個側重於港澳議題的規劃。

  回顧區域歷史,珠三角的發展是與港澳密切相關的。珠三角能夠成為世界製造業基地,與港澳特別是香港的作用是密切關聯的。但是近年在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粵港澳三地的聯繫反而出現疏遠的跡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這個龍頭城市一直在內地的規劃體系之外,使得香港對珠三角區域帶動作用受限。因此,規劃綱要提出,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促進粵港澳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在大灣區概念之下,港澳兩個龍頭城市歷史上第一次進入到國家發展決策體系,這極大地提升了粵港澳三地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和份量。從珠三角規劃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最大的意義是破解“一國兩制”過去在區域發展運行中存在的不便,通過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開創性地釋放出“一國兩制”之利。

  如果再繼續對綱要進行詞頻搜索,會發現綱要中三個詞出現頻率最高,分別是“合作”169次,“創新”130次和“國際”105次。對比近期國家級的另外兩個規劃,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排前的三個高頻詞是“生態”、“創新”和“公共”;長三角城市群規劃排前的三個高頻詞是“創新”、“生態”和“環境”。從這三個規劃的高頻詞的共性來看,顯然“創新”是時代賦予的共同任務。除了共性外,我們看到長三角規劃會在生態文明方面作探索,雄安新區則會在面向人的公共服務上作探索,而粵港澳大灣區則要在國際化方面為國家發展發揮作用。

  因此,本次規劃在“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把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有機結合起來”的原則下,粵港澳未來將在國家的對外開放和參與世界經濟分工中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這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粵港澳大灣區將為國家參與世界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其次,大灣區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東南亞和中國南方重要的增長極—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

  正是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未來發展中的重要角色,規劃綱要提出了在國家層面對大灣區的支持,這種支持包括了要素注入,基建、制度安排和改革等多維度,廣度和力度非常大,僅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上來看,就提出了三個令人興奮的設想:加強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優化調整空域結構,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加快構建連接泛珠三角地區和東盟國家的陸路國際大通道;實施東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網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保障水功能區水質達標。這三項都是與珠三角發展關係密切,但卻是粵、港、澳三地自身都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次大灣區規劃在國家層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果國家部委的相關決策中能夠予以落實,那對粵港澳三地的發展都是意義重大。(馬向明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