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重慶涪陵睦和村:三峽移民的幸福生活

2019-04-19 10:38: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睦和村是重慶市宜居村莊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鄧三忠、何依蕾、姜平)長江邊上,重慶涪陵南沱鎮的睦和村是個四季果香的好去處。每年5月摘枇杷、7月摘荔枝、8月摘龍眼、10月摘柚子、11月至次年3月摘臍橙。4月的睦和村,枇杷樹已經挂果,空氣中瀰漫著柚子花的清香。

  71歲的村民冉德勝,老伴已離世,兒女也去了城裏打工。他掰著手指頭説,“我每年蜂蜜、枇杷、荔枝、龍眼、柚子和臍橙,能賣4萬多元,比我兒女在城裏都掙得多。”

  冉德勝在果園裏養著上百箱蜜蜂,還散養著一些土雞。回憶起當年移民前的日子,冉德勝直搖頭,“每年種的糧食勉強糊口,還得靠養雞生蛋,才能去街上換點油鹽來維持起碼的生計。”

  説到這兒,他有點激動地説,“要感謝劉書記。劉書記帶來了國家的好政策,組織我們學習種植技術,帶領鄉親們種果樹。國家號召的事情就一定有前途,好多村民和我一樣都種起了果樹。”

  冉德勝口中的“劉書記”名叫劉家奇,早年從事榨菜生意,2001年34歲的他當選了睦和村黨支部書記。1998年,三峽庫區移民,睦和村全村人從庫區175米水位線以下搬到了現在的182米水位線以上,耕地面積減少了一半多。為了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村黨支部商議後決定動員村民改種果樹。

  在村裏,我們見到了村支書劉家奇,談到當年的移民,他説,“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村民有抵觸情緒。種莊稼,當年有收成;種果樹,三四年後才挂果。不種莊稼,沒了口糧,而且很多村民種慣了莊稼,不懂果樹栽培技術。”

  為了儘快推廣果樹栽培,劉家奇帶領村黨支部一邊推廣林間套種黃豆、花生等經濟作物,解決當年沒有收成的問題,另一邊把搬遷補償金用於果樹栽培技術推廣,還給村民們算細賬,讓村民們知道種果樹比種莊稼更划算。

  2007年,村裏辦起了“第一屆三峽庫區龍眼文化節”。如今,睦和村的水果主要以採摘的方式在本地銷售。在劉家奇看來,搞採摘,不僅單價更高,還省去了物流成本,更能拉動土雞、土鴨等農産品的銷售。最關鍵的是,採摘的遊客還能帶動餐飲和住宿,有利於發展休閒旅遊。劉家奇自己就辦了農家樂,提供餐飲、住宿、垂釣和採摘等一條龍服務。

村民冉德勝,背後是閒置的蜂箱

村裏隨處可見氣派的小樓

村支書劉家奇給記者介紹果樹的栽培情況

睦和村裏到處可見農家樂的廣告牌

枇杷樹已經開始挂果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