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得其本者生”(微觀察·習近平主席的這一週①)

2019-05-02 07:51:27|來源:人民日報|編輯:楊玉國

  “五一”前的一週,時政記者都累得人仰馬翻。眾人感慨,報道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記者輪流幹活尚且如此,習近平主席又有多麼辛勞!

  習主席的“一帶一路”節奏,也是中國效率的生動寫照。一天14場雙邊會見,活動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一週裏,習主席在幾處會場往返奔波,演講、會談、會見,一天10多個小時,日程緊湊密集。他的一言一行都向國際社會展示著中國形象、傳遞著中國聲音。

  在國際勞動節,人民日報推出一部短片,《致敬所有用心的勞動者》。視頻很走心,讓人不由得想起了習主席。

  讀懂他的忙碌和辛勞,要從“一帶一路”這件事説起。

  遠 見

  兩年前,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細心的人們注意到,論壇名稱並沒有註明是“第一屆”。在前幾天會見外國政要時,習主席提到此事:“我們本來沒有定要舉行第二屆論壇,看來還‘收不住’,將來還會繼續舉辦,這也説明‘一帶一路’日益深入人心。”

  從歷史的維度看,兩年時間並不長。此次高峰論壇,39位外方領導人、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6000多位外賓……同首屆論壇相比,變化不僅在於數字的增長。

  曾經,每一個沿線國家面前擺放著同一道選擇題:對“一帶一路”是參與其中還是置身度外,同寶貴的歷史性機遇是雙手緊握還是擦肩而過?

  在很多國家看來,答案清晰明瞭。

  此次論壇,有15位外方領導人出席過首屆高峰論壇。會見時,我發現多位政要不約而同強調了同一句話:“從一開始我們就積極響應和參與這一倡議。”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為希臘的遠見頗感自豪:“因為我們認為‘一帶一路’會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梁。” 

  選擇合作也是選擇遠見,選擇未來。參加此次論壇的意大利總理孔特,前不久剛在羅馬接待了習主席,並共同見證意大利簽署七國集團中首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英國首相特別代表哈蒙德參會,他一再表示:“英國是‘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夥伴。”

  “今天匯聚一堂,意味著各國選擇了希望和合作,而非衝突和對抗。”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論壇開幕式上的話,耐人尋味。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習主席在主旨演講中講到了三個“順應”,“一帶一路”倡議應者雲集或許可從這席話裏尋到緣由: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

  福  祉

  靜聽與會嘉賓發言,反復聽到同一個詞:“福祉”。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言前,我在猜想他會不會講到斯梅代雷沃鋼廠,果然,他的講述帶著感情,也帶來了最新進展:目前鋼廠已成為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所在城市失業率由18%降至6%。

  習主席曾到訪那裏,萬人空巷的場景至今曆歷在目。在瀕臨失業的老廠員工眼中,“一帶一路”是“飯碗”和新生活。

  “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對沿線國家的人民來説,“一帶一路”意味著什麼呢?水和電、路和橋、學校和醫院……一切皆有希望,一切正在改變。

  智利總統皮涅拉告訴習主席,我們非常敬仰偉大的中國,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為人類福祉作出了巨大貢獻。

  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還有一個她十分看重的身份,緬甸共建“一帶一路”實施領導委員會主席。她説,我們看到“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為本地區,也為整個世界帶來了更多福祉。

  這樣的讚譽源於事實,發自肺腑。“在論壇上,所有人都在談論‘一帶一路’帶來的巨大利好。”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如此總結。

  “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寫入了圓桌峰會聯合公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不用中國自己説,外國領導人紛紛站出來主動駁斥抹黑和歪曲。他們説:“‘一帶一路’沒有製造債務陷阱”“不會給任何國家帶來負面影響”“不是威脅,而是機遇。”吉布提總統蓋萊表示,外界那些無端指責不會動搖我們對“一帶一路”的信心,不會動搖我們對中國的信任。

  此次高峰論壇一大亮點,是確立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目標。這也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做事風格。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步接著一步往前走。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完成了立柱架梁的總體佈局,下一步是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希望在望,未來已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