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打造中國人權話語體系 引領全球人權治理

2019-05-10 09:28:4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唐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段秀傑):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新中國人權70年:道路、實踐與理論”研討會9日在吉林大學舉行。與會人士認為,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人權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在人權領域的一些倡導對國際人權理論和實踐産生重要影響。然而,長期以來國際人權話語權由西方主導的局面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中國致力於與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形勢下,打造中國的人權話語體系,引領全球人權治理,成為中國人權理論研究者的使命和責任。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在研討會上介紹了他的一項主題研究。他通過對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大會、三委會(社會、人道主義和文化委員會)和人權理事會的發言、中國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的國家人權報告以及聯合國大會2006年至2018年通過的相關決議、人權理事會通過的相關決議、77國集團首腦會議最後文件中有關人權論述、不結盟外長會議的宣言等內容的梳理,概括了中國在人權領域倡導的一系列有價值的理念,主要包括: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優先保障;扭轉忽視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傾向、促進兩類權利的平衡保障;重點關注各類特定群體權利的保障;以發展促人權,消除一切形式貧困;以和平促人權,保障人民和平權;以對話和合作促人權,反對單方面強制措施等。

  常健表示,中國的人權倡導得到以亞洲和非洲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認同,隨著中國的成功實踐,這些理念越來越具有感召力。“從總體來看,中國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的,面對世界的共同問題,中國的實踐是比較成功的、卓有成效,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接受甚至是支持(中國的主張),所以我們對未來中國影響力的提升應該抱有樂觀的態度。”

  與會代表認為,將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人權進行建設是中國人權道路的鮮明特色,當前應在既有成就和經驗基礎上推動理論、經驗和實踐創新。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文顯提出,以安全人權、數字人權、環境人權為主體的人權理念可以構成新一代人權,是對發展權內涵的豐富和提升。“我們今天理解的發展權是全面的發展權。傳統上發展權理解為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當時的發展主要是解決衣食住行問題,醫療教育等等。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上述問題都變得不再突出,更加突出的問題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要求更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需求。”  

  張文顯教授認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的人權研究應該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人權領域必須有國際視野,我們不能再把人權看作是主權範圍內的事,是國內的事情。那樣的話,就是封閉的、不開放的人權觀。習總書記提出參與全球治理,人權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內容。我們要提升我們的話語權、影響力,那麼人權領域的話語權、人權領域的影響力至關重要。必須有一個全球人權觀,推進人權的全球化。通過推進人權全球化,把我們的人權觀和世界範圍的人權共識融通起來,這樣來提升我們在人權領域的話語權。”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受阻給國際人權治理帶來挑戰。常健教授認為,面對困局,中國可以在引領全球人權治理方面有新的作為。“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針對的是全球共同問題。在問題面前,美國退縮了,為了維護美國自身的利益,退出了巴黎協定,退出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這樣的局面使世界和人類的發展面臨了極大的危險。在這種局面下,應該採取何種主張、何種權利的形式來表達人類的需求和整體利益,我覺得中國可以作為領導者,提出具體的主張。這些主張不僅包括每個人的個人權利、民族的集體權利,還要考慮人類的集體權利的問題,以及人類的集體權利、個人權利和集體權利之間的平衡。這是我們目前要探討的一個新的問題。”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