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

2019-05-11 03:10: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當地時間星期五(10日)在華盛頓結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磋商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雙方進行了比較好的溝通與合作,談判並沒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這只是兩國談判中正常的小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中方對磋商未來審慎樂觀。據説雙方經貿團隊未來將在北京見面,繼續進行溝通,推動磋商。

  此前,在華盛頓時間當天0點01分,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作為回應,中國兩分鐘後發表聲明,幾乎同步宣佈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從去年2月至今,中美經貿磋商談了十一輪,雖然取得重要進展,但是也幾經反復,談談打打或許已經成為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本輪磋商之前,美方就稱要升級關稅,導致外界擔心中美談判會破裂。頂著這樣的壓力,中方代表團依然如約赴美參加第十一輪磋商,本身就體現出解決問題的最大誠意,以及對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的高度負責。

  但是,美方指責中方想就協議中的一些內容重新談判,是試圖將談判未果的責任歸咎於中國,顯然有失公允。

  一方面,談判本就是交換意見、解決問題、達成共識的過程,雙方有不同的觀點是正常的,在協議達成之前有變化也是正常的。正因此,雙方更要進一步進行討論來解決分歧、擴大共識,而不能將談判過程中的分歧與變化作為加徵關稅的理由,這顯然是反應過度,用錯了藥方,使錯了力,人為地給談判進程設置障礙。

  另一方面,美方指責中方立場出現“倒退”,給中方貼上“背棄”、“失信”等標簽。但到目前為止,中方“承諾”過什麼,都是美方一面之辭,中方“被承諾”的成分恐怕很多。一直以來,都是美方在談中方是否滿足其經貿關切,對自身是否滿足中方的關切卻閉口不談,有違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談判原則,這也是本輪談判未能取得進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中美經貿磋商,中方有自己的核心關切,在這些原則問題上是不能讓步的。首先是取消全部加徵的關稅,使雙邊貿易恢復正常。關稅是中美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達成協定,關稅當然必須全部取消。在産業鏈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徵關稅勢必對中美兩國經濟都會造成衝擊,也會傷及産業鏈的各個環節。過去一年多來,中美經貿摩擦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證明貿易戰沒有贏家,加徵關稅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目前,包括美國民眾在內的全球反對強徵關稅的聲音越來越強。美方應該尊重中方的訴求,顧及全球民眾的利益。

  關於貿易採購問題,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擴大自美進口,甚至要求中方承諾具體數額。但是,中方擴大進口要基於滿足國內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需求,貿易採購數字不僅應當符合實際,而且這一採購應面向全球,哪家産品有競爭力,就會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而不能搞“強買強賣”。

  還有協議文本問題,它應該既包括美方訴求,也要包括中方主張,體現協議的平衡性。而且,文本表達方式要為中國國內民眾所接受,不損害國家主權和尊嚴。只有這樣的協議,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

  由於美方執意加徵關稅,中方被迫反制,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這樣的局面令中方遺憾,但也坦然面對。過去一年多來,在美方不斷升級關稅的壓力下,中國經濟雖然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事實證明,這種影響完全是可控、可承受的。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6.4%,前4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4.3%,就業、物價、收入等經濟運行主要指標也普遍好于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1%至6.3%,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被上調經濟增速預期的國家。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最近表示,在中國投資很理想,“未來15年內也許還要做一些大的部署”。

  這些信息表明:一年多來,中國應對外部衝擊的舉措得當,落實到位,增強了經濟的韌性、市場的潛力與投資消費的信心。對此,劉鶴自信地表示,中國的政策工具充分,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良好態勢。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將會更加從容淡定地應對外部挑戰,按照既定部署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中美雖然在核心關切上仍存在分歧,但仍商定繼續保持溝通。這表明,在經歷種種波折後,雙方更加清楚對方的底線與原則所在,也都有繼續談判解決問題的強烈意願。畢竟,經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與推進器,雙方都從中受益很多。

  未來,中方仍將會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與美方繼續溝通,力爭縮小分歧,擴大共識,推動磋商前行。但是,這一磋商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體現平等互利原則。只有這樣,中美經貿磋商才能熬過馬拉松賽跑的最後階段,度過“黎明前的黑暗”,進而從中摸索出一種管控分歧、擴大共識的相處模式,推進構建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