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保持製造業就業穩定是關鍵

2019-07-11 12:56:38|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程亞惠

  我國不僅是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也是製造業就業第一大國。雖然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就業增長的新引擎,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製造業就業穩定仍是當前穩就業的關鍵。

  一方面,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就業增長存在不確定性。服務業已接替製造業成為新的“就業海綿”,但從細分行業來看,金融和房地産領域的就業增量近年來略有下降,高端服務業雖然已經成為服務業中的第二大就業來源,但其年均新增就業不到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三分之一,且不具備吸納大量中低端勞動力的能力。

  另一方面,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強,限制了服務業就業的增長。對一個較大的經濟體而言,服務業就業比重的上限取決於其貿易服務産品的國際競爭力,但我國這方面的國際競爭力還較薄弱,服務業新增就業多集中在面向國內消費的生活性服務業。經驗表明,只有當製造業高度發達或生産性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相當強大時,一個經濟體才能創造出足夠規模的生活性服務需求,因此,國內就業增長依然需要堅實的製造業作為支撐。

  應該看到,製造業發展更容易推動一國融入全球價值鏈,並創造出遠超國內市場規模的需求空間,是一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從當前製造業的勞動力需求端分析,我國製造業就業增長面臨著機器換人、人力資本錯配和産業跨境轉移三方面挑戰。對此,為了推動製造業更好發展、穩定製造業就業,我們提出三點思路性建議。

  一是依靠“智慧+”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有效應對當前製造業要素成本優勢弱化的態勢,需以智慧製造培育製造業新的比較優勢。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並不是簡單地用機器替代人,而應通過拓展“智慧+”來賦予製造業新的活力。要以工業互聯網打通需求信息、原料採購、智慧製造、物流配送、消費體驗等環節,讓人、機、物在網絡化生産流程中高效互動,將勞動者的靈活性和自動化設備的高效率充分結合,實現從“機器換人”到“機器助人”,提升勞動者的生産效率,提高企業對定制化高附加值産品的柔性生産能力。

  二是依靠完整的産業鏈提高中西部地區的製造業就業。德國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提出,研發創新和工藝改進能力須植根于生産的土壤,只有將製造、加工、研發和服務環節置於一個地理空間,才能保持或擴大産業競爭優勢,才能為本國勞動者提供多元化且充裕的就業選擇,這是德國製造業就業穩定的重要原因。我國應進一步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善中西部地區營商環境,發揮完整産業鏈帶來的綜合優勢,促進製造業在國內跨區轉移中實現産業升級,提高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水準和製造業就業比重。

  三是依靠産教融合提升製造業人力資本。在同樣的薪酬待遇下,年輕一代勞動者偏愛工作靈活性更高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但是,過多的新生代勞動者進入低端服務業,不僅限制了勞動者再就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上升空間,也導致中高端製造業的勞動力供給短缺。對此,要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加快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重點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以“幹中學”的模式培養中高端製造業所需要的高技能勞動力,提高製造業就業的含金量和從業者收入,從而提升製造業就業的吸引力。 (作者:卓賢 黃金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

  原標題:保持製造業就業穩定是關鍵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