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江之變】治山治水 治窮致富——江西上猶“園村模式”實現小流域治理雙贏

2019-07-12 17:52: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上猶縣梅水鄉園村入口的石碑 攝影 謝詩佳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謝詩佳) 碧水潺潺的蜿蜒小河、乾淨整潔的河邊遊步道、漫山碧綠的茶山……7月11日下午,“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長江之變”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了國家級生態鄉鎮——江西省上猶縣梅水鄉園村。近年來,園村因為有效治理當地小流域、依託茶産業發展鄉村旅遊,實現了治山治水、治窮致富的“雙贏”。

  治理小流域迫在眉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支援國家經濟建設,森林小鐵路從園村河穿行而過,當地大量的木材也由此源源不斷地外運。森林過度採伐,加上人地矛盾突出,地表植被被破壞,泥沙下泄,園村河主幹道大面積淤積堵塞,水土流失嚴重。2006年一場洪災導致村裏37戶房屋被毀,90多畝農田被淹,經濟損失巨大,治水成了村民的迫切願望。

  “治理小流域不僅是村民的需要,更是整個江西的需要。園村河匯入的上猶江是贛江支流章江的重要源頭,承擔著下游居民和贛州中心城區飲水安全的重大責任。”上猶縣水保局副局長劉烈濃説,治理園村小流域迫在眉睫。

被綠色環繞的梅水鄉園村 攝影 謝詩佳

  2014年,劉烈濃與同事大膽創新,率先在園村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試點,在全國首創並總結出來“三治同步”(治山、治水、治污同步實施)和“五水共建”(“治山保水”、“疏河理水”“産業護水”、“生態凈水”、“宣傳愛水”共同建設)水土保持項目建設新理念。經過三年的努力,園村小流域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記者在現場看到,針對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造成河道污染這一普遍現象,園村通過建設一個以生物處理為主的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池,用管網把各農戶家裏經過三格式初始凈化的生活污水收集起來,依託池中的田蟲草、水芋、荷花等水生植物,再次凈化處理後排往河流。

園村內水生植物凈化系統原理宣傳欄 攝影 謝詩佳

池中的田蟲草、荷花等水生植物能夠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 攝影 謝詩佳

  “在農村社區建設這套生活污水水生植物凈化系統,雖不算是高科技、高標準的污水處理系統,但投資少、見效快,運行管理簡便,為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題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上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薛家煜介紹道。

  如今,“園村模式”成為了南方丘陵山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的樣板,“園村經驗”被全國水土保持系統廣泛學習推廣。2017年3月13日,園村生態清潔小流域成為江西省首個“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園村河水現在達到了國家二級水質標準 攝影 謝詩佳

  既能治山治水 也能治窮致富

  沿著園村柏油村道緩緩前行,便來到了猶江綠月茶園基地山頂,環望四週,漫山遍野的茶園青翠欲滴。一行行翠綠的茶行間,村民們挖出了一道道坎下溝、引水溝、排灌溝。據介紹,這是為就地蓄積雨水,減少泥沙徑流,增加補灌抗旱水源的一個有效做法。

  園村全村共有茶葉5000多畝,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茶園。發展茶産業,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提高村民收入。攝影 謝詩佳

  近年來,上猶縣找準水土保持項目建設與當地農業産業發展的契合點,針對園村小流域既有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又有傳統的茶葉産業等特點,通過引進“猶江綠月”等17家茶企,帶動村民種植茶葉,實現了治山治水與治窮致富的“雙贏”。

  “村裏的面貌大變樣,老百姓生活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該村黨支部書記吉健康説,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不僅保護了水源,改善了人居環境,還促進了當地産業結構優化。

  以生態為媒,園村還大力開展茶園遊、瓜果採摘、民宿、農家樂等鄉村旅遊項目,生態經濟蓬勃發展。通過建設集茶葉種植、茶體驗、茶觀光于一體的茶園基地,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茶賞景,帶動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吉健康説,“園村模式”不僅建出了如詩如畫的生態美景,更是建圓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無限期望之夢。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