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菜博士”帕米爾高原種菜23年 萬仞冰峰造出“江南”

2019-10-16 12:53:00|來源:中新網|編輯:梁寧

  23年專心做一件事,能把事情辦得多漂亮? 

  新疆紅其拉甫邊檢站有一位民警,當地群眾和戰友們親切稱其為“高原菜博士”,他就是孫超。

  孫超榮獲自治區"模範退役軍人"稱號。王濤 攝

  孫超自1996年來到紅其拉甫邊檢站,一幹就是23年。坐落在帕米爾高原的紅其拉甫邊檢站,位於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這裡平均海拔4300米,氧氣含量只有平原的48%,全年無霜期不到60天,最低氣溫達零下42℃。在這片“生命禁區”,孫超成功種植蔬菜30余種,創造了“萬仞冰峰,十畝江南”的綠色奇跡。

  萬仞冰峰造“江南”

  紅其拉甫高寒缺氧,民警們長期吃不上蔬菜。看著戰友們因吃不上菜而飽受病痛,孫超一心惦記著大家的“吃菜”問題。他常常問自己:“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地方,我到底能不能種出蔬菜來?”

  孫超和戰友一起分享豐收喜悅。王濤 攝

  種菜,孫超先從改良土壤做起。他和戰友們用十字鎬和小推車挖走了3萬多方的砂石,隨後又從幾十公里外拉回土和羊糞,將荒灘變成了良田。他還主動請纓,當起了邊檢站溫室大棚的管理員。

  接管大棚後,他每天平整土地,松土施肥,改善土質,根據蔬菜的種類劃成小塊,合理搭配種上了蔬菜。然而,白天日灼、夜晚凍傷……惡劣的高原環境使孫超的蔬菜種植一直處於“種瓜不得瓜,種豆不得豆”的困境中。

  為了克服“日灼”難題,孫超和戰友們在大棚外抹上泥巴,用來隔絕強光。他還增大大棚通風口,平衡棚內熱量。針對“凍傷”問題,他用苯板和爐渣填充墻體,並採用地膜覆蓋和鋪設地暖管的方法提高地溫。從此,白菜開始長葉了,番茄也開始結果了。平日裏,他讀資料、做筆記,學習各種農業科學知識。聽説喀什農科院有位高寒地區蔬菜種植專家,他就多次寫信向專家請教。經過長期努力,奇跡終於出現了:黃瓜爬滿藤、茄子墜枝頭……那一年,孫超整整瘦了8斤。

  孫超正在喂雞,他每年都會為單位養雞、養鴨、養鴿800余只,蛋雞産蛋5000余公斤。王濤攝

  如今,站內碩果纍纍,雞鴨滿圈。孫超的溫室大棚也由最原始的“土坯窯”變成了具備供電供暖和調光送水等功能的現代化大棚,被大家親切稱作“雪域江南苑”。工作之餘,民警們都喜歡到這裡轉轉“多吸點氧”。

  果實和老鄉分享才更香甜

  一直以來,孫超都將居住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民眾視為親人,主動給他們送種子,手把手教授種植技術,想辦法讓他們吃上好菜,過上好日子。

  十年前,牧民阿米爾夏•塞甫拉看到孫超結滿果實的蔬菜大棚後,也對大棚種植産生了興趣,並主動找孫超幫忙。孫超購買了種子,親手幫助他搭建大棚,還熱心地教他種植技術。

  孫超正在向牧民群眾傳授種植技巧,帶領塔吉克族群眾致富。 王濤 攝

  在孫超的帶動和幫助下,阿米爾夏•塞甫拉的大棚種植搞得有聲有色。後來,孫超又主動學習牦牛養殖技術,將牦牛養殖經驗教授給阿米爾夏•塞甫拉。

  原本長期在外打工、收入不高的阿米爾夏•塞甫拉,如今年收入幾十萬元,買了新房和新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每當提起孫超,阿米爾夏•塞甫拉都會豎起大拇指説:“孫超,恰爾吉(好樣的)。”

  與家人一起守高原

  高原那一抹綠,離不開孫超的付出,更離不開家人的支持。

  去年7月,愛人張永慧第一次帶兒子孫屹陽來邊檢站看望孫超。本是難得的團聚日,孫超卻總是“一天不見人影”:早晨家人還沒起,孫超就已經開始在大棚忙碌了;夜晚家人已睡下,孫超加班還沒有回來。

  孫超蔬菜大棚番茄挂滿藤。段飛 攝

  為了能多和孫超在一起,兒子孫屹陽要求和孫超一起早起。“爸爸,我們一塊兒起床,一起去幹活、升國旗、唱軍歌。”孫屹陽説。一天早晨,天還沒亮,孫超就已經準備起床工作。孫超心疼兒子,便沒有叫他。結果兒子睡醒後,還“責怪”起了孫超。

  雖然陪伴不多,但孫超的家人卻沒有絲毫怨言。“只要高原需要他,我就會理解他、支持他。”張永慧説。

  2019年8月,孫超(左一)種植的平均重量8公斤左右的高原蘿蔔喜獲豐收。王濤 攝

  堅守在帕米爾高原的孫超也渴望和家人在一起,盡一儘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然而,邊檢站的蔬菜需要供應、老舊設施需要維修、駐地群眾需要看望……孫超把兒子的照片挂在鑰匙鏈上,實在想孩子的時候就偷偷拿出來看一看。“今年父親節,聽到兒子説希望我多陪陪他,我就感覺很愧疚。”談到兒子,孫超流下了眼淚。

  如今,孫超依然每天忙碌于田間地頭、奔走于群眾之間。他渴望在帕米爾高原的冰封雪嶺間再植一片綠,渴望為紅其拉甫邊檢站模範旗幟再添一抹紅。(作者:牛幸佳)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