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百歲紅軍的囑託丨李寶英:我把辮子剪了裹腳布脫了就是想參軍

2019-10-16 13:08:12|來源:中國軍網|編輯:梁寧

  “我把辮子剪了,裹腳布脫了,就是想參軍。毛主席好,共産黨好,我年輕時做了一些該做的事,沒有想到黨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李寶英·103歲

  【人物簡介】李寶英,女,1916 年生,江西新餘人。1930年冬,參加兒童團並任團長,曾在永新、金田、蓮花等地隨紅軍開展宣傳工作;1934年,紅軍被迫轉移時回鄉務農;1995年,被認定為失散紅軍。老人性格非常開朗,儘管四世同堂,但堅持一個人居住、一個人開夥。採訪時,老人告訴記者:“我自己要運動,要自己摘菜、洗菜、做飯,兒孫們告訴我菜地在哪就行了。”現居江西新餘東坑村。

  李寶英一定是個愛美的人,且有一顆少女心。

  看到我們帶著相機來採訪,李寶英抱著雙臂,輕輕撫摸自己的胳膊,大家都以為老人家怕冷,她卻用方言告訴家人去屋裏把她那件年輕時常穿的衣服找來。

  李寶英穿上淺藍色的小衫看起來更加精神。夏一軍 攝

  李寶英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那是一件極為復古的小衫:斜襟,盤扣,立領,是她年輕時代最流行的樣式。李寶英自己慢慢穿好小衫,遮住她原先穿在身上的那件玫紅色T恤。我幫她係好所有的盤扣,她慢慢低頭,有力地抻了抻衣角,把衣服抻平。然後她抬起頭,有些靦腆地對我笑了。

  淺藍色的小衫讓她看起來更加精神。家人不需要詢問就知道是哪一件,想必,這是李寶英每一次見客人時才會穿的“正裝”。

  李寶英説小時候,每天看著村子裏來來往往的紅軍穿著這身衣裳,很是羨慕。夏一軍 攝

  李寶英説:毛主席好,共産黨好,我年輕時做了一些該做的事,沒有想到黨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視頻截圖)

  在找到這件衣服之前,李寶英還穿上了當年紅軍的衣服。這是後來別人送給她的,她説小時候,每天看著村子裏來來往往的紅軍穿著這身衣裳,很是羨慕,或許她也和小姐妹們悄悄地學著紅軍的樣子打過綁腿吧?

  建軍90週年的紀念章挂在胸前,李寶英輕輕地摸了一下,對著記者的“長槍短炮”笑了起來。

  李寶英精神很好,可是耳背的厲害。她聽不懂普通話,也不會講。所有的提問和回答,靠著一旁的兒媳和村書記廖娟來“翻譯”。屋外天氣炎熱,稍微一動就是一身汗,李寶英指著不遠處的桌子説:“恰(吃)!恰瓜(吃)!”見大家沒有人動那一盆西瓜,她有些急了。大家趕緊你拿一塊我拿一塊,最後我遞給她一塊,她接過來,慢慢地咬了下去。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李寶英的生活好像被按下了“慢放鍵”——走路很慢,説話很慢,吃東西很慢……可這一切又在證明這時光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她,已經是一位103歲的老人家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寶英的記憶開始變得模糊,通過她的兒子和兒媳講述,我們了解到李寶英早年參加紅軍的事跡。夏一軍 攝

  她臉上深深的皺紋將時光全部壓縮,她那雙杏核般的眼睛就好像通往過去時光的窗口。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寶英的記憶開始變得模糊,通過她的兒子和兒媳講述,我們了解到李寶英早年參加紅軍的事跡。

  1992年,隔壁村的姐妹來找李寶英,並提起了1930年她們一起加入兒童團與紅軍一起戰鬥的經歷。3年後,李寶英正式被確認為失散紅軍。

  身份被確認後,李寶英偶爾會和家裏人講起那些年的經歷——

  她曾站在村口為紅軍放哨,聽到風吹草動便跑回村子告訴大家“壞人來了”;她還幫助紅軍一起搞宣傳,唱歌、跳舞,她樣樣行。直到現在,那些有關紅軍的記憶都模糊了,但是那幾句歌詞她還記得真切,能清楚地唱出來:“打土豪,分田地……”

  李寶英曾半開玩笑地告訴家裏人,當時有一位紅軍的排長“看上了她”。家裏人只當聽故事,哈哈一笑,她自己也不再多説。

  十幾歲的少女正出落得亭亭玉立,為了幫助紅軍,她拆掉了裹腳的長布,剪掉了留了十幾年的長髮。老媽媽看見她的樣子恨不得要打她:“這麼莽(大)的腳,你可怎麼辦呢!”

  這樣的事,在今天看來平常不過。可是,那時的坐標完全不同——1930年,許許多多的中國人都還被鎖在封建思想的枷鎖中,更何況是這江西的茫茫大山裏。李寶英背著母親做的這些事,用現在的話説,簡直就是一個“潮人”。

  這樣的女性,有一個紅軍排長喜歡再正常不過!甚至,還會有兩個、三個!

  她或許曾經怦然心動,後來嫁給了一位普通的農民,生育了9個孩子。她的生活也像這茫茫大山一樣平凡。但是,在這平凡的生命軌跡裏,短暫的紅軍生涯卻被歷史所銘記。現如今,她成了他們那一代人的象徵。這是青春與時代洪流相遇,綻放出的奪目光芒。這是一個勇敢的山村女子的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的碰撞。從此,她成了紅軍。這個稱呼,成為了她一輩子值得驕傲的名字。

  李寶英的紅軍記憶拼圖,我們只找到了這幾塊。雖然如此,卻也能大概窺見戰爭年代的火熱場景,可以窺見在沒有敵人襲擾的時候,他們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

  李寶英雖然已經103歲,但是她的生活依然是自理的。夏一軍 攝

  李寶英即將五世同堂,但她沒有和任何一個子女住在一起。雖然已經年過百歲,但是她的生活依然是自理的。在她家的承重柱上,挂著一面圓鏡,鏡子下插著一把梳子。

  我好奇,問她每天是不是自己梳頭,她回答是。然後她把紮在腦後的小辮子散開,拿起梳子,認認真真地開始梳頭髮。銀白色的頭髮在梳齒間輕輕劃過,順著她手的方向整齊地向後靠攏。她的動作很輕很慢。我怕她太累,提出幫她扎頭髮,可是老人家很直接地拒絕了。

  屋外蟬聲聒噪,讓天氣顯得更加炎熱。屋內的世界卻好像靜止一般,只有李寶英在輕輕梳著頭髮。歲月將她的頭髮染成星光色,她一點點梳理,便成了她一生的漫天星光。

  説起紅軍的事情,她唱起了“打土豪,分田地……”。夏一軍 攝

  鳳凰灣辦事處東坑村大學生村官廖娟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鳳凰灣辦事處東坑村大學生村官廖娟來看望李寶英。(視頻截圖)

  東坑村大學生村官廖娟在2015年第一次見到李寶英時頗感驚訝。她從沒想過紅軍是這樣的。“課本裏的紅軍大多是威武、嚴肅的,可是李奶奶好可愛。”李寶英把這個從外面來的小丫頭當成自己的孫女,見到她時總是笑意盈盈,有時還開上兩句玩笑。

  李寶英和來訪者交談。夏一軍 攝

  每年一到建軍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就會有很多人來探望或者採訪。廖娟總是充當著引導員的角色,一次又一次地聽著李寶英講述她的參軍經歷,一遍又一遍地聽她唱起那首“打土豪分田地”的歌曲,直到她再也想不起那些故事的情節,直到她再也沒辦法唱準一個音調。

  廖娟把認識李寶英當做一件很自豪的事。的確,對年輕一輩來説,在李寶英的身上,凝結了中華民族最優良的傳統,凝結了百姓最質樸的願望,凝結了奮鬥犧牲的精神。他們,就是中國最堅硬的脊梁。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李寶英高興地戴上了紀念章。夏一軍攝于2016年

  李寶英一輩子幾乎都沒有走出過大山。只在前幾年,到新餘市區參加了一場紀念長征的文藝晚會。回到山裏,她的生活依舊寧靜。但是我想,她一定曾無比惦念從村子裏開拔踏上長征的戰友,她一定曾無數次想起那段從軍的經歷。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她的大名叫什麼,但知道在這個小山村裏,有一位老紅軍。許多慕名而來的人都想看看這位紅軍的不同凡響之處,而她永遠都是一位和藹慈祥的普通老人。時間流逝,人們已經很難從這位百歲老紅軍身上,捕捉到她的颯爽英姿,唯能從她曾經的眼神中感受到頑強的力量。

  當年來告訴李寶英她是個紅軍的姐妹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當年從家鄉出發的戰友也可能早已血灑疆場,不過,李寶英記得他們,一直記得。若有一天李寶英也離開,我們也不會忘記。

  夏一軍採訪李寶英留影。(撰文/中國軍網記者 孫偉帥 攝影/特約記者 夏一軍 出品/中國軍網 騰訊新聞 中國人的一天)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