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疫情防控是對中國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2020-01-27 14:43: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今天(27日)是中國農曆大年初三,中國人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張作戰。特別是當疫情遇上被稱為“地球上最大規模人類遷徙”的春運,應對這場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緊迫性、複雜性與棘手性,在世界範圍內都很罕見。毫無疑問,中國應對公共安全危機的能力和國家治理能力正面臨一次“大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共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此次發生的武漢肺炎疫情,無疑是對中國這個人口突破14億、城鎮化率突破60%的超大型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新考驗。面對疫情的跨地域快速擴散,中國如能動員整合全國力量、與國際社會有效協同,建立一套跨部門、跨區域、跨國界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代協同治理模式,不僅對控制疫情有重大意義,也將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人們看到,面對疫情快速擴散,中國正在不斷“作答”: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到聯防聯控的各成員單位迅速落實,協調聯動,加緊控制疫情、救治患者、科研攻關、公開信息;從中國國務院發佈延長春節假期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每天舉行發佈會通報疫情,到更多救援人員、設備、物資抵達湖北,武漢緊急建設臨時醫院……中國的疫情防控正實現從決策到執行的無縫銜接,用靈活高效和精準施策,鋪設一張滲透到社區和農村的疫情防控網絡,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依法防疫在當前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基礎性保障作用。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按照“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開展疫情防控,所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另外,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目前中國已有30個省(區、市)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使得當前的疫情防控有法可依,保障了及時、有效處理疫情。

  與此同時,在信息暢通方面,中國政府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及時準確地通報疫情防控相關情況,讓事實跑在謠言之前,對穩定民心、增強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在26日,北京、廣州、杭州、南京四地政府公開表示不會“封城”,及時有效阻止了謠言,減少了恐慌。此外,中國還向世界衛生組織及時通報疫情情況以及分享技術信息,分享部分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向中國政府表示感謝,認為體現了中國在全球衛生領域的領導作用,並讚揚中國應對此次疫情時的公開透明、數據共享以及迅速響應。

  可以看出,憑藉著2003年非典以來建立的比較完備的突發、新發傳染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治理能力獲得了明顯提升。針對中國此次疫情應對,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評價説,從隔離疑似病例和接觸者,制定診斷及治療方法,以及實施公眾宣講教育活動等方面,很多事實都表明,中國的應對舉措正在達到國際標準。

  目前這場疫情“大考”仍在繼續,形勢依然嚴峻。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種新發的疾病,人類對它的認識還有限,對疾病可能的變化還不清楚。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事關人民生命健康的問題上,中國沒有退路,必須嚴防死守,並不斷根據形勢變化調整對策,完善措施,用實際行動給疫情防控與治理能力的提升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