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來源:成都日報  |  2021-04-09 10:26:15

  綠意盎然、水韻悠長,作為蓉城新名片的天府綠道,正在為人們描繪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而在錦城綠道裏,定位於“飛橋織雲阡陌縱,一橋一景映江紅”的橋梁,已經成為成都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今天,記者從成都設計諮詢集團下屬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獲悉,該所負責設計打造了的錦城綠道東段(成彭高速-成洛大道段)共計大型橋梁12座、中小橋梁13座,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

  今天,小錦帶大家走進這些“網紅”潛質滿滿的景觀橋。

  【概述】

  該片區橋梁主要以“田”“熊貓”“林”為主題,展示在公園城市理念下的成都特色慢行系統。

  【田園風光主題】

  奇幻的銀杏樹洞一一成安渝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1502米。橋梁提取成都市市樹銀杏樹為設計元素,通過橋梁裝飾體現不同色彩代表樹木四季的變化,讓遊客踏入樹葉紛飛金色滿地的銀杏森林,開啟一段充滿童真的奇幻之旅。

  等麥田的風一一太叢路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橋梁全長422米,提取田園守望段中的“麥田”元素,以麥田的風為切入點,以風吹麥浪時變化萬千的景象為靈感來源,最後將風、麥動、麥田色具象到橋梁設計中,打造一座與風互動、與人互動的景觀橋梁。

  芳花細蕊一一成南高速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橋梁全長1204.91米。該橋提取捲曲的花蕊形態作為橋身的設計語言,形成獨特的包裹感造型,讓橋身的結構欄杆等融為一體,突出橋的整體性,原木色的外觀更增加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田園彩虹一一雙靈觀河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橋梁全長218米。“彩虹綠道”旨在讓通行的人們感受到“光與溫暖”,180根柱子順應線形序列形成七彩漸變色,穿越橋梁,收穫彩虹色的心情。

  田野中的麥浪一一羊叉河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橋梁全長36米。以田野中的麥浪為設計靈感,提取風吹麥浪的飄逸形態作為橋面裝飾的設計語言,將田園的幾何肌理印刻在橋面裝飾上。

  【熊貓與竹主題】

  竹編橋一一蜀龍路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408米。在橋梁多處採用竹子形態,以川西竹編工藝,極具現代感的曲線和弧線抽象體現山巒的起伏變化;同時採用特殊工藝製作的竹藝欄杆和採用熊貓元素的橋面鋪裝,既能體現東片區生態、熊貓等主題風格,又能通過竹子這類生態環保的本土天然建材,同時將地域文化、現代技術與實用性完美融合。

  抱竹橋一一東風北幹渠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246.08米。設計提取了竹子的線條紋理。橋的整體為曲面,以竹木色作為橋的主要色彩,使整個橋更加靈動、輕盈。

  互動翻版墻一一疊秀路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276.0米。橋梁採用翻板景墻的互動方式,激活場地邊緣活力。翻板景墻與玻璃的組合欄杆在不同使用者的創造下産生不同的面貌,增加人與構築物的互動性。

  【公園林澗主題】

  金鳳蜀繡一一金鳳凰大道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492.0m。“古今相映,珠連綠岸”一一橋梁的設計思路來源於蜀繡紡織品,以蜀繡樣式為載體,成為一座承載過去,連接未來的紐帶。

  星河走廊一一北星大道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橋梁全長1629米。該橋梁造型以現代簡潔為主,通過橋身橫向的波動起伏形成一條富有韻律感的林中星河走廊。

  流動的音符一一金芙蓉及寶成鐵路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863.285米。橋梁以音符作為載體,讓新時代的活力在音符上律動、升騰、綻放。

  山河走廊一一川陜路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全橋長501.7米。橋梁結合天府綠道東部區域特有的山丘特點為延伸,採用柔美的曲線要素來實現結構的呈現,以此來寓意時光變遷,盛景猶在。

  臉譜元素一一牟珠堰橋梁

(轉載)一橋一景 錦城綠道東片區一大波“網紅橋”正在靠近

  橋梁全長22米。橋梁造型將臉譜一分為二,一半構成橋面鋪裝樣式,一半演化為欄杆扶手,從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空間來充分表現臉譜元素。

  怎麼樣,這些橋梁有你喜歡的嗎?讓我們一起期待最終呈現吧。

  (注:本文圖片均為效果圖)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袁弘 供圖 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編輯:鄧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