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景山東|泉城濟南的另一標誌性景觀,從千佛山到佛慧山
有人説,濟南是中國北方最有特色的城市。
前文説過,濟南城中有四大泉群,濟南泉水甲天下。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濟南的另一種城市景觀——山。
不錯,濟南城中有山,而且有大大小小十幾座山。而且山中有城,有林,城中有湖、有河。
濟南的山,首推歷史文化名山——千佛山。
除此之外,濟南城中還有英雄山、華山、鵲山、郎茂山、燕翅山、鳳凰山等大小10多座山。周邊更是山巒起伏,植被茂密,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先説千佛山,千佛山位於濟南市歷下區,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古稱歷山,因為古史稱舜在歷山耕田的緣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開皇年間(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故稱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佔地166.1公頃,距濟南市中心2.5公里,位於山東省濟南市中心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濟南三大名勝,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既然是風景名勝區,景點自然少不了。現擇要介紹。
1. 興國禪寺
興國禪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被稱為千佛山首剎。宋代時,興國禪寺又加擴建。明成化四年(1468年)重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及僧寮、庫房等全部予以重修,殿內塑釋迦牟尼、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四大天王等像。
清朝嘉慶至咸豐年間(西元1796一1860年)又加以修葺,並增建觀音殿等建築。現存寺廟主要是明清時格局和規模。興國禪寺依山而建,共有7座殿堂,分四個院落,禪院深邃幽靜,殿宇雄偉壯觀,殿堂分佈錯落有致。整座寺廟迤邐山腰,古樸莊嚴,是千佛山的主體建築。
2.萬佛洞。
萬佛洞位於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的一大勝景。它興建於1992年,全長500米,集敦煌、龍門、麥積山、雲岡我國四大石窟精華于一身,經過藝術家精選、濃縮、重構,用倣造的方法,塑造佛祖、菩薩、弟子、天王近3萬尊,再現了中國石窟造像的藝術魅力。分別為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奇觀、雲岡薈萃四部分,由萬千彩塑和壁畫構成一座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石窟藝術博物館,展示了中國佛教發展歷史的變遷,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3. 彌勒勝苑
彌勒勝苑位於千佛山東麓,2000年與日本株式會社妙香園共同建造,佔地3萬平方米,由彌勒佛雕像、石壁浮雕、櫻花園和附屬建築組成,融合了中日園林建築的精華。主佛像是中國民間喜聞樂見的大肚彌勒佛,佛像通體高30米,其中佛高21米、基座9米,號稱“江北第一大佛”。
4.歷山院
千佛山古稱歷山,相傳遠古時期的舜帝曾經在山腳下開荒種田。為弘揚大舜文化,在半山腰處有一處院落,名為“歷山院”。 歷山院位於興國禪寺東側,也稱東廟,原是一處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門額上“歷山院”三個大字,集自乾隆禦碑。
5、佛慧山
從千佛山南門南行,一路(旅遊路)之隔處便是佛慧山。
佛慧山,又名大佛頭山,海拔460米。山勢峭拔為市區制高點,登臨山頂可俯瞰泉城。山陰絕壁上有摩崖巨佛頭像,像高7.8米,寬4米,開鑿于北宋景佑二年,鬼斧神工雄偉壯觀。佛慧山下原有古剎佛慧寺,明初開為開元寺,現已湮滅,僅存遺址。
佛慧山今已辟為公園,成為濟南大千佛山風景區一部分。清代孔尚任在《歷下雜咏》寫道:“鵲華橋上望歷山,野樹參差野草斑。無限樓臺遮不斷,夕陽影外牧牛還。”
如今,幾百年過去,當年的鵲華橋已不知所在,夕陽影外的牧牛也成為永遠的傳説,但是説不清的高樓大廈正拔地而起,濟南,正日益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
濟南,歡迎你!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武宗義 根據千佛山風景區官網和百度百科相關資料整理報道 策劃 姚廣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