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區域發展新佈局 山東推進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人民網濟南6月8日電(張代生)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省會、膠東、魯南三個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打造山東省高品質發展強勁引擎,今年初,山東省先後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8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山東省發改委主要負責人和濟南、青島等市相關負責人就上述《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進行詳細解讀。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關兆泉説,《實施方案》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目標,圍繞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準大體相當的要求,對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作出了安排,按照2020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三個時間節點確定了任務目標。
《實施方案》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新佈局。《實施方案》提出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
《實施方案》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路徑。通過統籌“十強”産業佈局,建立“雁陣型”産業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培育庫;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四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通過設施共聯。進一步推動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重點水利工程、5G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提高能源發展品質。通過利益共享,推行飛地經濟模式,實行項目轉出地與轉入地主體稅收共享;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等。通過生態共治,樹立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綠色發展導向,實施空氣品質、地表水環境、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通過市場共建,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完善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整合共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系列措施,努力構建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的一體化大市場。通過區域共融,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強化大運河、淮河等流域上下游合作,推動與京津冀、長三角等省際區域協同發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
關於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如何定位發展,關兆泉説,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5市。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莊、濟寧、菏澤4市。
其中,省會經濟圈的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膠東經濟圈的定位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世界先進水準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産業集聚區。魯南經濟圈的定位是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機制。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分別由濟南市、青島市牽頭建立議事協調機構的推進機制。魯南經濟圈由四市市委書記依次輪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2020年臨沂市首先輪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