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海星氾濫原因找到了!除了靠吃,還有啥辦法“克”星?
來源:大眾網  |  2021-03-16 10:08:49

  近日,青島膠州灣部分養殖區海星成災引起廣泛關注,網友紛紛表示要以“吃”來幫忙解決問題,一場“克”星大戰即將上演。據悉,海星“入侵”青島近海並非首次,當地相關部門表示,將儘快拿出解決方案,確保貝類養殖有序安全生産。

膠州灣海星氾濫原因找到了!除了靠吃,還有啥辦法“克”星?

3月13日,漁民在青島市膠州灣一漁港碼頭吊裝捕撈的海星

  “海底蝗蟲”分身有術 狠起來同類都不放過

  海星通常有著艷麗的色彩,五角星形的外形,看上去一派人畜無害的樣子,但你千萬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騙了。

  此次組團來膠州灣捕食蛤蜊的海星,學名多棘海盤車,是西北太平洋近海最常見的海星物種。海星幾乎沒有天敵,作為一種典型的肉食性動物,成年海星掠食十分兇猛,而且特別不挑食,只要是海底體積比它小的生物,例如牡蠣、鮑魚、海參等一概通吃,有時候狠起來,連自己的同類都不放過。因此在海邊,海星被漁民們稱作是“海底蝗蟲”,所過之處片甲不留。

  海星的絕招是它分身有術。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個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有的海星本領更大,只要有一截殘臂就可以長出一個完整的新海星。

膠州灣海星氾濫原因找到了!除了靠吃,還有啥辦法“克”星?

3月10日,漁民在青島膠州灣紅島漁港卸運海星

  膠州灣為何海星肆虐:海洋生態環境變化

  據養殖戶介紹,早在去年相關海域就發現了海星,那時候海星還很小,大概直徑也只有不到5釐米,養殖戶知道海星對於貝類養殖的危害,所以那時候就開始不斷打撈,但卻杯水車薪,如今這些海星已經長大,直徑達到十幾釐米造成了“星災”。“海星其實經常出現,但像今年規模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遇到。”紅島漁港碼頭負責人趙先生説,海星最愛吃的就是蛤蜊,所以養殖戶們一直都很關注海星,往年也經常在養殖區見到海星,但從來沒有遇到今年這麼多海星,很多漁民都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為什麼膠州灣海域會出現大量的海星?專家分析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是海洋生態環境變化。海域水質的營養鹽、pH值、水溫等各種水文因子的變化為海星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適宜的天然條件。海星繁殖力強大,成活率極低,但有研究表明,若海洋生態系統發生微小變化,造成海星幼體成活率提高,那麼在幾乎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海星將極容易大量增加,海星從深海移動至淺海,致使海星在貝類養殖區迅速蔓延、暴發。

  二是海星的攝食習性。海星具有向食物富集區聚集的習性,主要捕食雙殼貝類、海膽、牡蠣和海葵等。膠州灣作為貝類養殖區域,其底播的牡蠣、蛤仔等為海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為海星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環境基礎。有科研人員在貝類養殖區做過調查,養殖區內的海星往往很多,但養殖區外就特別少。2007年以及今年青島海星暴發,幾乎都是發生在養殖區。

  三是天敵生物數量減少。由於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蟲的魚類數量銳減,為海星生物量的增長提供了可能。

膠州灣海星氾濫原因找到了!除了靠吃,還有啥辦法“克”星?

青島一家海鮮自助餐廳擺放的青島特色海鮮美食

  吃貨助陣“克”星 專家:建議少吃

  青島膠州灣海星成災引起關注後,網友紛紛表示以“吃”來解決海星。據悉,目前海星銷路非常好,一上岸便被收購商搶購一空。來碼頭購買的一位青島市民告訴記者,因為太過搶手,現在漁民們根本無暇跟散客打交道。

  海星真的好吃嗎?在青島一眾鮮掉舌頭的小海鮮裏,海星實在不算出色,烹飪方式也很匱乏,民間、官方,各路美食家嘗試了各種辦法,做出來味道都不咋樣。“它的可使用部分太少了,硬殼多,一般只能清蒸,最多把黃取出來炒個雞蛋。”青島市飯店和烹飪協會會長楊岩告訴記者。

  杜先生是一名青島本土美食家,常年和紅島漁民打交道,研究了各種本土小海鮮的吃法。“唯有海星最難做,我們嘗試拿它包餃子、包包子,味道都不是很好。”至於夜市、旅遊景區的大排檔常見的炸、烤海星,口感更是一般。

  當然啦,有人吃不慣,就有人喜歡。想要吃的話,不妨買幾個刷洗乾淨,涼水上鍋,水開後再蒸8分鐘左右即可,記得要像螃蟹一樣,翻個個蒸,還可以撒點鹽。吃的時候一定要避開每個爪子兩側黃色的生殖腺,這是毒素聚集的部分,吃中間綠色部分就好,配上芥末和醬油,也算是別有一番滋味吧。

  專家提醒,人們平時吃的海星生殖腺含有輕微毒性,有人吃後嘴裏會有酥麻的感覺,建議少吃。海星因為富含異種蛋白成分,海鮮過敏者與消化功能差的人群,更應該謹慎食用或者少量食用。身體虛弱有病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海洋漁業部門介入 最大程度減輕災害

  3月15日,據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透露,此次海星暴發後,當地漁民採取人工捕撈等方式已捕殺海星約45萬斤。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海洋管理保障中心研究員林治術介紹説,潛水員作業已不能滿足捕撈需求,海洋主管部門目前已經向上級管理部門請示,臨時使用此前被海洋漁業部門禁止使用的“地籠”(俗稱“絕戶網”),最大程度減輕災害。同時,相關部門指導漁民改進拖網,改進網距,以提升效率。

  林治術認為,海星的産卵量大,由於生物平衡性失衡,海星天敵的減少導致其幼體存活率高。目前,正在溝通相關部門,投放能吃海星幼體的魚類。

  林治術介紹,海星是一種冷水性物種,會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漸減少,但由於今年青島海水溫度偏低,因此還不能預測海星何時會變少,只能採取多種措施加快速度將其打撈上岸,最大程度降低給水産養殖帶來的損失。“上限溫度25度,升高到這個溫度就都跑走了。但是現在不敢給出這種預測,因為今年前期海水溫度是偏低的,特別是我們這邊有東西吃,有東西吃的地方海星就長大了。”(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曲欣萍 綜合人民網、中國之聲、大眾日報客戶端、觀海新聞等)

編輯:曹可凡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