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390公里的“冲刺”

4月19日,施工人员在引绰济辽输水工程地下30米隧洞施工。 本报记者 黄燕飞 摄
  4月19日下午,兴安盟扎赉特旗,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二标2—3支洞,电瓶机车在幽深潮湿的隧洞中行驶大约20分钟后停了下来。此时,地下涌水使隧洞看起来像四面渗水的“水帘洞”。扶着洞壁穿行在隧洞中,手是潮湿的,头上像是在下一场大雨,脚下再向前就是近一米深的水流。

  隧洞掘进现场最前方是TBM的机头。前方灯光昏暗,耳边是隆隆的机器声响和哗哗的水流声,掘出的砂石通过传送带不断被运出隧洞。

  工人陆艳峰站在深及大腿根的水流中作业,水裤和雨衣反射出清冷的光。他从水中趟出来,提高嗓门给我们介绍前方的情况:“今天在隧洞里作业的工人有27人,清渣、支护、喷混、运材料……大家早晨6点半进来,晚上6点半出隧洞。水流冰冷,但也习惯了,隧洞每掘进一点,我们就距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此时,我们想到了上午刚刚走访过的文得根水利枢纽,在三面环山的地方,大坝已经将绰尔河水拦截成一个巨大的平湖。主坝、副坝、溢洪道、生态鱼道已经完工,引水发电系统的电站机组正在紧张安装中,一座集调水、发电、灌溉、恢复生态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即将全面建成。

  引绰济辽工程是内蒙古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分输水工程和水源工程两部分,工程全部竣工后,文得根水利枢纽开闸放水,滔滔绰尔河水将通过隧洞和地下输水管道奔涌至西辽河,为西辽河流域的通辽市“解渴”,并向沿线9个旗县市区及11个工业园区供水,为沿线百姓造福。

  这是一场跨越390.263公里的奔赴。引绰济辽工程年均调水4.54亿立方米的绰尔河水,像一条蓝色哈达,一头系着兴安盟,一头系着通辽。

  兴安盟境内有大小河流200多条,绰尔河是其中最大的一条,在盟内流域面积745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6亿立方米。但其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曾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地处松辽平原西端的通辽市,是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水资源匮乏困扰、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有关部门就曾先后多次开展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提出实施引绰济辽工程。■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2011年,工程终于被提上日程。从上报水利部到被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从2018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到如今全力冲刺,一个酝酿几十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隧洞段施工二标2—3支洞是穿河段,地下水丰富,地下涌水处理成为工程一大难题。“这只是冰山一角,工程实施我们总结有‘五难一重’,最难的地段一天只能掘进三五米。但即使有千般难万般苦,我们必须全力克服。这个工程寄托着千千万万人的期待,凝聚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血,为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引绰济辽工程隧洞段施工二标项目生产副经理祝龙说,机器一直不停歇,人员几班倒,要想在56个月内完成工程目标,只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前奔跑。

  还有更多的人在默默为工程付出。文得根水利枢纽库区2743户、8568名农牧民移民搬迁挥别故土支持水库建设,在兴安盟和自治区水利建设史上写下感人至深的一页。

  工程全线引进5台国产TBM施工,承担92.682公里的隧洞掘进任务,大家给5台机器分别起了草原吉祥号、如意号、平安号、和谐号、安达号等寄托着美好寓意的名字,这些大国重器用精良技术托举起伟大工程。

  来自五湖四海的基建工人,克服水中作业等各种难题完成一个又一个攻坚任务。

  在家属“进工地”交流会上,女儿第一次知道了不能陪伴她的父亲正从事着一项伟大的工作;妻子第一次知道回不了家的丈夫一天在冰冷的水中工作10多个小时。2022年3月3日,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2-6支洞“草原平安号”TBM第一掘进段贯通,当天,在引绰济辽工程隧洞段工作4年的兴海第二个孩子出生,他给孩子取名“贯通”。对参建人员来说,这不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份参与伟大工程的责任和担当。

  引绰济辽工程输水线路有的段施工难度大,冲刺可能不止56个月。这个内蒙古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还在延续攻坚克难的“传奇”。

  (记者  李霞  高敏娜  霍晓庆  康丽娜  呼布琴  黄燕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叩问苍穹 探索不停
全区新开工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达96%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区全民阅读在各项评比中取得佳绩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亮相杭州
与阅读相伴 让书香满溢北疆
钟晓勇:让寒区矿山变青山
跨越390公里的“冲刺”
内蒙古力促重大项目建设上新阶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摄影作品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