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包头

稀土高新区“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本报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贾婷婷

  连日来,随着历时两个月的“包头黄河文化旅游美食季暨首届开河鱼节”活动的持续升温,稀土高新区万水泉镇以小白河鱼村、王三鱼馆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馆和以哈哈乐庄园、红圃庄园、兴丰度假村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正成为众多食客“踏春赏景、乐享‘黄河鱼宴’”的网红打卡地。

  4月15日一大早,记者走进黄河万水泉段的一处水产养殖基地,渔民刘涛兴奋地向大家招手,他驾驶着渔船满载而归,待船缓缓靠岸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刚捕获的黄河鱼。

  “黄河鲤、草鱼、鲶鱼、鲢鱼……今年的鱼特别肥,黄河鲤黄澄澄的,品相也特别好。虽然我们的鱼价格比普通养殖的鱼贵一些,但它味道特别鲜美、肉质劲道细嫩,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品鉴尝鲜。”刘涛高兴地说。

  黄河鲤鱼,自古以来就有“诸鱼之长、鲤鱼为王”的美誉。黄河开河季,黄河畔的大小农家乐鱼馆食客满满当当。这几天,刘涛的鱼馆也异常火爆起来,撒网打鱼的频次也随之增多。

  早上8点多,刘涛的妻子已经在厨房忙活起来,捞鱼、杀鱼、备料、熬汤、烹饪……不一会的功夫,一锅现炖的开河鲤鱼便汤汁翻滚、香味四溢。

  “中午已预订出十几桌,都是奔着开河鱼来的。在万水泉镇小白河鱼村的18家鱼馆里,这种吃鱼的火爆场面将持续近3个月。”刘涛说。

  在万水泉镇,长达14.7公里的黄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这里有着70余年的渔业养殖史,先后建成了红旗农场渔场、包头市黄河鲤鱼良种场、黄河鲤鱼商品基地等,很多“以鱼为生”的渔民在小白河经营起特色鱼馆,兴起了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带动了水产养殖、垂钓、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该镇有鱼类养殖户27户,鱼塘养殖面积近480亩,各类鱼餐馆近30家,凭借着水产养殖和沿黄资源,该镇的乡村旅游和特色鱼产业做得有声有色。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这草长莺飞、柔柳拂堤的阳春时节,位于万水泉镇的哈哈乐庄园也日渐热闹起来,这里的炖牛大骨堪称“一绝”,是店家苦心钻研20年的独家秘制配方,每年都有香港、上海等外地食客不远千里坐飞机专门来此,就为尝尝这一口。哈哈乐庄园内还有果园200余亩,种植了李子、西梅等十多种果树,每到四月果树花开,这里便是花的海洋;到了六七月,30多亩荷花池花开正艳,置身荷花池畔,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八月至十月是瓜果采摘的旺季,来这里摘果、露营、烧烤,品农家美味牛大骨、农家鸡,任谁来了都会竖起大拇指。

  “一把盐烤全羊,不刷酱不注水,不好吃不要钱……”90后餐饮人张萌,烤制的全羊宴原汁原味,就靠一把盐走天下。由他创建的红圃庄园,已成为美食主播的必备打卡地。骑马、垂钓、露营、烧烤、采摘,来这里一次都能玩得到。

  果林环绕座座别墅,果香四溢鸟语蝉鸣。黄草洼村的兴丰度假村占地4000余亩,建立了集蔬菜加工配送、瓜果种植、珍禽养殖、水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可提供会议接待、技术培训、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接待、餐饮住宿、垂钓、体育健身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农家文化体验等文旅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与鱼产业创新融合,不仅改善了乡村环境,拓宽了致富道路,带动了村民增收,还有力推动了新农村整体环境面貌的改善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区以黄河文化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根基,以特色产品为沃土,以节庆活动为媒介,加速推动产业转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稀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务委员徐东晖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拉响口岸经济持续发展的“汽笛”
首届自治区西部五人制足球赛开赛
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场地实现“1+X”随机抽取
节水终生覆膜国产胡萝卜试种成功
呼伦贝尔乌兰牧骑惠民展演燃爆全城
全面启动2023年河湖管护“春季”行动
国家安全教育“定制式”普法受欢迎
稀土高新区“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谱好“人才曲” 念活“人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