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 取得系列重大技術突破

2019-07-20 07:05:1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伴隨衛星拍攝天宮神舟組合體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晉):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于北京時間7月19日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天宮二號受控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先後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完成四次交會對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在軌補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並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裏,完成多項拓展試驗,為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共搭載14項約600公斤重的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和在軌維修試驗設備,開展6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取得一大批具有國際領先水準和重大應用效益的成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介紹了大三領域的成果:“第一、空間基礎物理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的成果。天宮二號冷原子鐘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的冷原子鐘,根據在軌測試結果推算冷原子鐘日穩定度達到國際領先水準。第二、地球科學觀測遙感器採用了創新的技術體制,並率先實現了空間驗證,同時開展了遙感應用,取得了顯著應用效益。第三、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微重力流體物理實驗等發現了一批新的科學現象,提高了對於相關規律的認知。”

以地球為背景的天宮神舟組合體圖像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有效載荷“空間冷原子鐘實驗”,是國際上最早實現在軌開展冷原子科學實驗的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介紹,中國空間冷原子鐘在軌運行期間狀況良好,性能穩定,在空間基礎物理學前沿取得了重大突破,成為全世界唯一成功完成在軌運行的空間冷原子設備,也是目前在空間最高精度的原子鐘,填補了世界相關領域空白,“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空間冷原子鐘,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的冷原子鐘,日穩定度3000萬年的誤差小于1秒(達到7.2E-16),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具有里程碑意義。”

  天宮二號還開展了多項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為未來空間應用技術發展提供了先進的解決方法和手段。以地球科學觀測空間科學實驗與探測空間應用新技術為例,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女士介紹:“在地球科學觀測領域,實現了多角度寬波段光譜成像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等觀測設備的新技術體制與關鍵技術的突破與驗證,相關技術成果已轉化轉移至海洋水色衛星、海洋動力衛星、風雲降水測量衛星、風雲氣象衛星等業務應用。這些觀測設備的新技術體制的採用、功能和性能的大幅提升,也使得對地觀測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也不斷延伸。”

空間冷原子鍾太空運行

  同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相關部門還不斷推進國際合作。今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空司,在維也納聯合發佈第一批中國空間站空間應用國際合作項目定選結果,來自全球五大洲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從獨立自主發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

  隨著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圓滿收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空間站工程隨後將全面展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透露,中國將在空間站建成之後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項目科學實驗,“空間站艙內、艙外均可支持開展空間應用,而且應用載荷可在軌更換。僅從首次攜載載荷規模看,相比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提升10倍以上。為此,我們在原空間應用系統基礎上,又增設航天醫學實驗、航天技術試驗等多個應用領域,調動國內外一切力量並行展開研究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項實施,先後成功將1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1個目標飛行器、1個空間實驗室送入太空,實現11名航天員14人次太空飛行和安全返回,圓滿完成全部既定任務,為建造中國人自己的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