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汽車頻道消息:汽車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與技術融合的發展趨勢,為新力量跨界造車帶來了新機遇,這些新力量在快速響應需求、數據驅動創新、技術迭代更新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通過賦能傳統汽車産業的合作方式,將技術基因、用戶思維和創新模式帶入汽車領域。
互聯網企業順勢成為轉向智慧汽車領域的新引擎。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深入變革,汽車本身也正在發生變化,由典型的機械産品轉化為數字決定體驗、軟體定義汽車的移動終端。
由百度發起成立,並由吉利戰略投資的汽車機器人創業公司——集度汽車,就是這支跨界新力量的重要參與者之一。這家新創公司自2021年3月2日成立以來,在至今一年多的時間裏已快速搭建起品牌、技術體系和人才團隊,並已完成A輪近4億美元融資,第一款産品集度“汽車機器人”即將在今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首發亮相。
作為造車新力量,集度汽車擁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實力?將以何種打法和模式應對多重挑戰?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2)論壇期間介紹了集度造車的進展和産品優勢,並分享了他對智慧汽車行業發展的見解。
集度汽車CEO夏一平
集度汽車何以不同?
集度汽車的目標是打造具有“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主學習”的汽車機器人産品,與傳統的汽車研發模式不同,集度採取了“敏捷開發”模式,自研自創了SIMUCar(軟體集成模擬樣車),通過模擬傳統汽車的三電和底盤系統,在接近真實的整車環境下,對基礎車型電子電氣架構的調整,將智慧座艙、自動駕駛等功能開發前置,並以快速迭代的方式提高研發效率。
“集度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智慧化能力,與過去不同,智慧汽車時代的智慧化能力是由人工智能(AI)驅動,電動汽車的競爭焦點已從過去的電動化慢慢變成智慧化。” 夏一平表示,
集度汽車的競爭優勢正體現在未來如何通過AI來驅動産品的智慧化和體驗創新,打造出標杆的産品。
他認為,智慧化其實是一個開端,驅動智慧化的核心是高階的高算力晶片在車裏開始規模化應用,而且廣泛地被車企接受。“高階自動駕駛演算法需要在雲端才能跑起來,車上就需要足夠的算力,而高算力晶片帶來的核心變化就是將這些演算法落地在車裏。”
集度直接繼承了百度Apollo領先智慧駕駛技術和Robotaxi龐大數據積累的優勢。百度是國內最早佈局自動駕駛的公司,Apollo的智慧駕駛技術一直處於全球第一梯隊,直接對標Waymo。Apollo目前已累計超過2100萬公里的安全測試里程,持續保持安全運營0事故。在應用場景方面,百度的自動駕駛Robotaxi業務也是其他沒有佈局出行領域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無法比擬的。
面對特斯拉、小鵬汽車等先發者,夏一平依然非常自信:“集度汽車要做的是把百度十多年積累的自動駕駛能力産品化,另一方面,集度也希望能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把泊車域、城市域的端到端自動駕駛能力進行融合,將高度智慧化的産品推向用戶。”
夏一平認為,“可能在某些層面來講,集度不是追趕,而是希望能在2023年給行業帶來標杆性的智慧化産品和自動駕駛體驗。”集度的所有核心能力來自於Apollo自動駕駛軟體,通過重新集成和開發驗證,適配到面向C端用戶的車型裏,把更高階的能力變成體驗更好的産品給到用戶。
“集度在去年12月底就已經在SIMUCar上完成了40分鐘融通城市域和高速域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是基於純視覺演算法來做的。”夏一平説,集度的自動駕駛迭代能力非常快,而且是在産品推出之前,就可以讓用戶在試駕的時候體驗到自動駕駛功能,不是在上市後通過OTA升級方式來實現。
所以,本質上集度應該不存在去追趕誰的情況,在法律法規允許範圍內,集度希望自己的産品在交付時即具備高階自動駕駛能力,不依靠後續OTA補課,交付即是最安全、最領先的狀態,能夠在行業定義自動駕駛産品,這也是集度的一個重要公司使命 。
汽車機器人造得怎麼樣了?
夏一平介紹説,目前生産研發進度非常快,今年的前兩個月正好是第一款車量産定型,與供應商開始製造模具的重要階段。吉利的合作團隊非常給力,確保近期疫情不對研發進度造成影響。目前來看,整個的研發節奏沒有延遲,集度還是會堅守明年7月份産品SOP的時間點。
“對於集度來説,每天都有挑戰,公司從最初的幾個人已經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人,非常緊密地與吉利團隊、百度Apollo團隊進行著合作,整體效率很高。”在夏一平看來,車的研發只是冰山一角,接下來還有很多挑戰,比如渠道、銷售、投産、供應鏈、産銷協同、原材料等。但這些都是一個初創公司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因此會直面所有挑戰。
關於在製造領域與吉利的合作模式,基於吉利浩瀚SEA智慧進化體驗架構,集度會繼承吉利已有的包括三電、底盤在內的整個平臺能力,同時獨立完整設計、定義車和産品,所以産品最終會是完全表現集度的品牌DNA和設計風格。“我們會跟整個吉利團隊在全鏈路上合作,從研發到工程化,再到生産導入,甚至採購、産銷協同,IT系統對接都非常緊密。”夏一平説,“集度相對來説還是獨立運營的公司,跟吉利之間的合作上更像是一個整體,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為了適配高階級自動駕駛在公路安全、系統架構安全、穩定性方面的能力和要求,集度在浩瀚平臺上重新正向研發了一套電子電氣架構JET,SOA化也做到最深最全面化,並且獨立研發了很多智駕、智艙的域控制器。
據了解,今年2月集度SIMUCar已完成了2.0版本的升級,實現了智駕、智艙軟體與JET1.0的完整融合,JET包含自研電子電氣架構EEA和整車作業系統SOA的集成,這意味著軟硬體解耦開發跑通後,下一步將進入軟硬體融合的開發階段。
按照計劃,集度將在2022年北京車展發佈首款汽車機器人的概念車,其首款量産汽車機器人將在2023年上市交付。
夏一平表示:“希望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以及對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追求和打磨,在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國內交通正式參與者的那一天,集度能給用戶帶來體驗完整、運行穩定、安全可靠的高階自動駕駛産品。”
邁向智慧汽車3.0時代
在燃油車和電動車時代,汽車工業的革新是由能源驅動的。現在電動汽車正迎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AI智慧化成為了新的趨勢。
夏一平判斷,2023年將會是汽車智慧化競爭的元年,在智慧汽車3.0時代,“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是汽車産品應該具備的基本理念,其背後需要一整套複雜的軟體和演算法,以及滿足相應算力需求的硬體共同支撐。軟體的研發、軟體能力的驗證,以及軟體運行的安全穩定性,是集度最為關注的問題。
對於智慧汽車3.0時代的産品定義,首先要具備支持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的軟硬體系統,自動駕駛的能力要從只能應對特定場景,學習成長為從容應對更多複雜場景。其次,語音語義交互要做到識別精準,交流自然。此外,還能根據用戶習慣,完成自主學習和功能迭代,隨著用車時間的累加,去自動優化相應功能體驗,讓用戶體驗越來越好。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智慧座艙的AI能力,都對車內算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算力的冗余提升了高階自動駕駛能力落地的確定性。為實現高階自動駕駛演算法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包括像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鐳射雷達等將成為高階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的標配硬體。面向高階自動駕駛的域控制器、智慧底盤等配置,同樣將成為智慧汽車的標配。目前集度也在自研線控底盤技術,目的也是為了保障高階自動駕駛對軟硬一體化的高要求。
夏一平表示,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智慧化的下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根本沒有誰是優先,因為真正能夠承載艙內語音AI能力及高階智駕的晶片2023年才開始投産,高通8295是首個算力超越智慧手機的汽車晶片,高通之所以選擇集度汽車做首發,正是因為集度有相關的産品規劃以及有很強的使用能力。
同時,集度還選擇了業內最強算力的英偉達NVIDIA DRIVE Orin,這個系統級晶片可提供每秒254萬億次運算(TOPS),將成為軟體定義汽車的“大腦”。 Orin專為軟體定義汽車而設計,因此可以實現這些在汽車全生命週期內的持續升級。
正是有了這些強大的AI能力,從用戶角度出發,集度就有能力基於這些先進能力來建立産品競爭力,打造智慧汽車行業的標杆産品。
夏一平堅信,集度將在智慧化方面實現顛覆性的突破,智慧汽車3.0時代將以集度首款汽車機器人的量産開啟,最終市場會給出積極的反應。而集度第二款車型的預研也已悄然開始。(文:楊曉紅 圖:集度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