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老城區範圍內81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提升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11-04 09:18:57

  原標題:城市副中心老城區範圍內81條背街小巷 精細化提升用“民生加項”動態治理背街小巷

城市副中心老城區範圍內81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提升

  拆違騰出的體育公園內,突然多了幾排口罩、外套掛鉤;街邊原本孤零零無遮擋的座椅,特意增建了遮雨涼亭和家風家訓語錄墻……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為背街小巷啟動動態治理,在細節處做“民生加項”。年底前,城市副中心老城區範圍內81條背街小巷將全部完成“精治類”精細化提升。

  今年5月,利用拆違空地建起的“果園體育公園”內多了幾個看似不起眼、利用率卻頗高的小玩意兒——掛鉤。2020年初,“果園體育公園”正式向市民開放,每天都吸引大量市民到公園運動娛樂。今年開春後,街道工作人員在巡視過程中無意間注意到,公園籃球場的鐵質圍欄上,東一個、西一個挂上了口罩、外衣等物品。湊近細看,圍欄的孔洞上,被居民歪歪扭扭拴上了幾個自製的S形彎鉤,口罩、外衣等物品就挂在彎鉤上。原來,到球場打球、跑步、健身的市民進場後,有時會順手將口罩摘下,或是脫掉外套、摘下書包,然後再開始運動。但空蕩蕩的籃球場裏,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脫下的衣物根本沒地方放。為了圖方便,附近居民就用彩色鐵絲自製了幾個S形彎鉤,拴在了籃球場的鐵質圍欄上,專門挂口罩、衣物和書包。市民有需求,街道立刻行動起來。不光采購了一批可承重的金屬掛鉤,分散固定在了籃球場四週,專供大家懸挂衣物和書包,同時還在籃球場內安裝了可供休息的座椅。小小掛鉤,一下子解決了健身愛好者的大問題。

  同樣動態的“民生加項”,也出現在2020年被評為“北京最美街巷”的梨園中街一巷內。今年,一次徵民意的活動打開了居民的話匣子。有居民提出:“小巷整治後,雖然增加了幾處迷你口袋花園,但街邊的座椅都是露天擺的,頭頂上連個遮陽的東西都沒有。”有居民則提出:“這條小巷附近有小學、有中學,是孩子們上下學的必經之路,能不能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下文化提升?”居民訴求,有求必應。今年秋天,由20多名社區黨員捐款建成的“最美家亭”出現在了小巷路邊,日夜為居民擋風遮雨。而社區則向數百位居民徵集來好家風、好家訓,加以提煉,篆刻在竹簡造型的裝飾條上,口袋花園原本光禿禿的磚墻,搖身一變成了“居民家風家訓語錄”墻,為小巷平添了文化味兒。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2020年底,司空分署街和西塔衚同的交叉路口處,利用拆違騰退空間,新建起一處口袋花園。園內依著起伏的地勢植樹種花,並用粗糙的毛石搭起一圈擋墻。口袋花園建成了,城管委的工作人員卻發現,50釐米高的石頭擋墻上,經常坐著休息的行人,連旁邊種植的花草都被踩壞了。坐在硬邦邦的擋墻上,不硌得慌嗎?調研一番,工作人員恍然大悟,原來,公園中缺少休憩座椅,遊客想觀景賞花,往往就近坐在了貼近綠植的擋墻上。今年9月,幾處舒適的座椅被補入園內,休憩觀景的遊客再也不用“上墻找座”了。

  通州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經過兩輪三年計劃,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整治成果。到今年年底,副中心老城區範圍內81條規劃穩定的背街小巷將全部完成“精治類”精細化整治提升。通州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管理科工作人員郭娜表示,今年以來,副中心通過走訪、日常檢查、梳理市民熱線反映問題等形式,開展背街小巷“動態治理”。對已經整治完的背街小巷,要保持街面乾淨衛生;在環境秩序方面,要規範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治理井蓋異響噪音;在便民方面,要根據民意適時增加休閒座椅、健身器材;在環境問題動態清零方面,要補種綠植枯株、清理立面臟污、粉刷設施銹蝕……像為運動場加裝便民掛鉤、為街邊座椅增建遮雨涼亭等具體的“民生加項”,就是通過動態治理,讓背街小巷既能“整得好”,也要“守得住”,還能“一直美下去”。(北京日報 記者 張楠)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