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環境繪就重慶鄉村的綠色振興圖
來源:新華網  |  2022-09-27 08:59:41

美麗環境繪就重慶鄉村的綠色振興圖

航拍巫山縣曲尺鄉一角。曲尺鄉曾經土地石漠化現象嚴重,生態治理後,這裡青山環繞、碧水如畫。新華網 耿駿宇 攝(資料圖)

  新華網重慶9月26日電(李華曾 陳雨)累計創建市級美麗宜居鄉村1239個、最美庭院7.8萬戶;完成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修復;石漠化土地近五年減少逾三成,減少面積超20萬公頃……

  這是重慶探索通過生態治理扮靚鄉村的一組數據。

  生態振興承擔著支撐鄉村振興的重要功能。如何通過生態治理助力鄉村振興?近日,新華網走訪了梁平、巴南、巫山等多個區縣,從礦山修復、石漠化土地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多個維度,解讀重慶鄉村如何依託生態治理實現“環境美、産業興、百姓富”。

美麗環境繪就重慶鄉村的綠色振興圖

航拍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新華網 耿駿宇 攝

  礦山修復

  荒山“披綠生金”

  秋日,位於重慶市梁平區的明月山百里竹海細雨濛濛,竹影婆娑。在竹海旁的竹山鎮獵神村,幾家民宿紛紛開始忙碌。“國慶臨近,遊客越來越多,我們要提前準備。”一家民宿的負責人説。

  獵神村早年石膏礦富集,鼎盛時期,這個村子有礦企20余家。然而,過度開採很快讓這裡白灰漫天、河道斷流,山體、植被遭破壞。

  如何讓獵神村重回滿山蒼翠?“我們關停礦山,在這裡劃出生態保護區,利用礦山塌陷積水區建設多功能小微濕地,同時在濕地種植莼菜、慈姑、菱角等10多種水生經濟作物。”竹山鎮副鎮長丁紅雲説。

  生態環境恢復後,獵神村按照“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組建獵神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建立起“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營模式發展鄉村旅遊,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態飯”,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2019年,獵神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稱號。獵神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6952元提升到2019年的26756元。去年,獵神村吸引區內外遊客80余萬人,實現旅遊收入2.47億元。

  在重慶,廢舊礦山“披綠生金”展新顏的故事還有很多。在中梁山,煤礦群變身為“城市綠肺”,礦坑分別改造為公園、花園和果園,提升當地居民幸福感;在銅鑼山,礦坑成了鑲嵌在山間的藍色湖泊,吸引遊客前來打卡……

  據悉,長江幹流重慶段及嘉陵江、烏江等主要支流10公里範圍內的廢棄露天礦山,共涉及萬州、江津、忠縣等26個區縣,面積2214公頃、廢棄露天礦山圖斑914個。目前,重慶已全面完成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10公里範圍內廢棄露天礦山修復,撫平大地“傷疤”,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此外,重慶還將廢棄礦山治理與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建設、産業發展等相結合開展綜合治理,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園則園、宜水則水,促進産業轉型,逐步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美麗環境繪就重慶鄉村的綠色振興圖

巫山縣曲尺鄉,村民正在修剪脆李樹。新華網 耿駿宇 攝(資料圖)

  石漠化治理

  石頭縫裏生“新綠”

  秋分已過,行走在巫山縣曲尺鄉的村道上,只見村民們正忙著對脆李樹進行管護,成片的脆李樹成林,依舊滿眼碧綠。

  今年32歲的彭斌是當地的脆李種植大戶。以前,彭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在工地打工。如今,彭斌家種植的脆李面積達10畝,預計能收入60萬元左右。

  曲尺鄉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裡的土地曾經石漠化現象嚴重。為了讓農民增收致富,同時控制長江兩岸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曲尺鄉按照巫山“生態立縣”戰略,依託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三峽後續工作等重點工程,大力開展生態造林綠化,改善生態環境。

  如今,曲尺鄉建起了以巫山脆李、紐荷爾為主的特色經濟林和以三角楓、紫薇、櫻花為主的特色生態景觀林,基本解決全境綠化斷檔、天窗問題,初步形成以低山河谷生態經濟林、中部生態景觀林、山脊生態防護林為主的“三帶”建設格局。

  曲尺鄉還對村容村貌進行了升級改造,原先的危房變成了一棟棟排列整齊的民居。村裏發展了鄉村旅遊,幫助村民致富增收。“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返鄉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相信在農村一樣大有可為。”彭斌説。 

美麗環境繪就重慶鄉村的綠色振興圖

  位於巫山縣曲尺鄉的村民新居。新華網 耿駿宇 攝(資料圖)

  曲尺鄉的綠色崛起是重慶積極治理石漠化土地、探索綠色高品質發展的縮影。

  重慶是全國8個石漠化嚴重發生地區之一。近年來,在石漠化治理中,重慶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種造林模式,積極發展乾果、香料、中藥材、水果種植業基地及森林旅遊業,助推武陵山區、秦巴山區成片脫貧增收。

  武隆區大力發展甜柿、脆桃、筍竹等極具地方特色且經濟效益突出的經濟林,規模已超5萬畝;秀山縣發展金銀花産業,目前種植規模已超過21.3萬畝,鮮花産量近4.5萬噸,産值超過8億元……當前,一大批特色種植業基地從以前完全裸露的石頭山“長”出來,讓三峽庫區的石漠化土地生“新綠”。

  來自重慶市林業局的數據顯示,根據最新石漠化監測初步結果,重慶石漠化土地近五年減少逾三成,減少面積超20萬公頃。

美麗環境繪就重慶鄉村的綠色振興圖

航拍巴南蓮花街道大中村中壩島。新華網發(謝智強 攝)

  嚴守生態紅線

  蔬菜村“種”出別樣風景

  江灘邊,蘆葦搖曳,綠草如茵;島上,蔬菜基地種滿各色瓜果蔬菜,色彩斑斕;村落內,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這裡是位於重慶市巴南蓮花街道大中村的中壩島。島上擁有4500畝專業化蔬菜基地,高峰時,這裡每天向主城區供應250余噸新鮮蔬菜,是名副其實的“江上菜籃子”。

  一個位於長江的江心島如何做到産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兼顧?大中村的做法是從源頭減少污染。村裏取締了所有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同時實現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鼓勵村民充分利用農家肥,並做好農膜、農資包裝等農業廢棄物的回收處理。

  三峽水庫水位週期性漲落,在中壩島175米水位線以下,形成了超過500畝的消落帶和濕地。為了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對生態的影響,島上還明文規定:175米水位線以下區域,嚴禁任何生産活動。

  巴南區農委特色産業科工作人員王傳華介紹,島上還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硬化村道、規範農家院落等,讓村落“顏值”更高。

  村民廖承清説,如今,島上極具特色的農業産業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遊玩。

  嚴守生態紅線,中壩島蔬菜村“種”出了宜居、宜業的別樣風景。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重慶劃定了2.0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24.82%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區。重慶將國家級和省級禁止開發區域,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態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此外,重慶還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強力推進,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斷推動人居環境美起來,推進鄉村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累計創建市級美麗宜居鄉村1239個、最美庭院7.8萬戶。

  生態治理扮靚鄉村。如今,在重慶大地上,越來越多的村莊正立足自身優勢,打造産業村、藝術村、鄉村旅遊等特色村,走出了一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融合的路子,真正把美麗環境變成了“美麗經濟”。

編輯:宋姝君
2023“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700X190 拷貝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