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建設森林城市新模式
來源:北京日報  |  2022-11-16 09:09:04

北京石景山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建設森林城市新模式

北京石景山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建設森林城市新模式

北京石景山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建設森林城市新模式

北京石景山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建設森林城市新模式

北京石景山區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建設森林城市新模式

  藍綠交織、山河錦繡。京西,石景山,這裡是北京“母親河”的出山口,是拱衛京畿的西大門。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2018年起,石景山區深入落實“國家級産業轉型發展示範區、綠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綜合服務區、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態宜居示範區”的城市功能定位,牢牢把握服務保障冬奧會籌辦和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重要機遇,緊緊扣住城市更新和産業轉型關鍵動能,在北京中心城區中率先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努力實現北京中心城區綠色生態建設上的“一枝獨秀”,為全區推進“品質之城”建設,全力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繪就山川秀美的生態新底色。

  2022年11月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關於授予北京市石景山區等26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決定》,石景山區在北京中心城區中率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圓滿完成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期全部任務。“山、河、軸、鏈、園”的綠色生態體系基本構建完成,“山環水繞,綠軸穿城,綠鏈串園”的森林城市空間格局已經形成,“森林石景山,生態復興城”的森林城市建設願景已經從藍圖變為現實!

  從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建設綠色家園已成為人們的共同夢想。近年來,石景山區踐行以綠謀城的生態發展理念,立足“高端綠色、國際一流”的標準,綠色生態建設快速擴容,全力推進中、大尺度城市森林、西長安街城市森林公園群、永定河濱河森林景觀、永引渠等溝渠沿岸生態景觀、首鋼森林園區、綠道休閒網絡建設,把森林引入城市,為轄區居民厚植了綠色福祉,為城市復興注入了綠色動能。

  在西五環衙門口橋南側,總面積98.67公頃的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目前已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健身的最佳去處。2017年以前,這裡是大雜院和低端産業聚集的典型區域,作為石景山區民生工程之一,衙門口棚改項目啟動後,石景山區規劃建設了這處石景山區的門戶綠地和京西最大規模的留白增綠片區,2021年10月1日,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公園以生態服務為核心,綠蔭濃郁、四季有景,長跑健身、休閒娛樂功能齊全,推窗見綠、出門入園,使周邊居住區與森林生態系統有機融合,打造了自然宜居的生活環境,成為森林融入社區的典範。

  四年來,石景山區共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園25座、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與小微綠地54處,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地總面積近400公頃,森林覆蓋率31.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4.16平方米,全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3.8%,全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9.32%,接近全覆蓋,位居全市第一,“山、河、軸、鏈、園”的綠色生態體系基本構建完成,“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生態畫卷在石景山綠色轉型的時空經緯裏徐徐鋪展。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石景山區實施首鋼園區生態化改造,結合冬奧景觀建設,充分利用老廠區空間,改造提升綠化面積近50公頃,建成“一軸、兩帶、五區”的首鋼森林園區,實現工業遺址的綠色轉型,打造“一起向未來”的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

  優化城市綠色生態空間格局,石景山區利用基本無違建區騰退的寶貴空間開展城市森林和公園綠地建設,通過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用三年時間完成了五年市級造林任務,累計造林3622畝,新增百畝以上大尺度公園板塊8處,優化了全區生態空間格局。開展西山森林林相改造、森林撫育和景觀提升,強化了山地森林的綜合服務功能。全區林木覆蓋率比創建之初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

  在西軸線上建成西長安街城市森林公園群,形成林蔭掩映的“首都西大門”;結合冬奧沿線環境保障工作,阜石路冬奧景觀大道完工,打造出一條綠色城市畫廊。建設“倚山、帶水、環城”的山水風景綠道系統,提升了市民綠色出行和親山近水的休閒體驗。

  實施“留白增綠”90.88公頃。借力“揭網見綠”和小微綠地綠化,實施邊角地綠化和口袋公園建設,進一步鞏固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基本實現全覆蓋成果,構建了分佈均衡的城市生態綠核,使居民能夠“開窗見綠、出門享綠”。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石景山區建成北京冬奧公園,將1142公頃的河畔綠地“縫合”,成為北京中心城區最大的森林公園,其中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累計恢復建設濕地31.03公頃,成為濕地觀光、觀鳥、科普教育的基地。實施永引渠水系的生態化改造,建設生態駁岸近5公里,建成濱水綠道13.6公里,使昔日的硬化溝渠成為穿城而過“煙柳蒼茫、碧波盪漾”的生態風景線,拓展了城市民生服務功能和生態廊道潛力。

  推動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區開展了豐富的生態文化主題宣傳,建成自然教育基地11處,園藝驛站7處和綠色生態示範校11處;舉辦特色生態文化活動600余場;開展義務植樹工作,累計46.5萬人次以各種形式參加了義務植樹,折合栽植樹木143.2萬株,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融入生産生活。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石景山區深入落實林長制改革,區、街道、社區三級林長制責任體系全面形成,各項制度印發實施,市級林長制智慧平臺,資源信息上圖入庫,落實“一長兩員”的“最後一公里”末端管護責任,全面落實各級黨政領導保護髮展園林綠化資源的目標責任;嚴格綠地管護標準,強化精細化管理,綠地養護水準有效提升;落實古樹管護責任,完善古樹檔案數據建設,加強古樹名木復壯修復。

  打造一批特色森林城市示範項目。修繕改造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34.5公頃的五景七院三十鋪同步亮相;實施魯谷大街等林蔭路建設,建成了一批綠蔭停車場;注重森林、綠地土壤的有機覆蓋和功能提升,利用樹皮、木片、枝條等園林廢棄物解決了林蔭下裸土治理難題,全區綠地地表有機覆蓋率達93%,創建森林式社區和森林式單位21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石景山區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新起點,石景山區將繼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區將持續推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對全區內山體、森林、河流、綠地等生態要素進行整合梳理,完善“山環水繞,綠軸穿城,綠鏈串園”的綠色空間格局,全面推動全區園林綠化事業由規模增綠為主向提質增效、量質並舉轉變。推動石景山區西山區域生態修復和建設不斷取得階段性進展,在穩定林地規模前提下,推進森林品質穩步提升;水城交融,全面建成融合開放的永定河濱河城市綠色空間;持續完善西長安街森林公園群,具有示範標準的綠色軸線初步顯現;建成西山綠道、永定河區域步道體系和永引渠東段綠道;通過永引渠西段健身步道將西山和永定河步道有效連結,山水綠鏈基本建成;由大尺度綠色空間、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全齡友好型公園和口袋公園構成的公園體系日益完善,在建設精品、提升綠化普惠化水準前提下,公園的複合服務功能將不斷完備;逐步完善林長制責任體系,形成上有整體謀劃、下有基層林長護林員責任到人的良好局面,確保國家得生態、群眾得實惠的雙贏目標;系統提升生物多樣性,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科學做好區域田林空間優化引導工作,強化動植物棲息地構建、生境保護和小微濕地建設,降低生境破碎化程度,營造適宜的生境系統。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山河歲月間,綠色探尋始終前行,復興夢想從未停歇。石景山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建設山水相融生態復興城,藍綠交織森林石景山,加快推進“三區建設”,建設“品質之城”,全力打造“一起向未來”的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奮力譜寫首都西大門建設新篇章。

編輯:宋姝君
2023“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網絡國際傳播活動_fororder_700X190 拷貝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