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這批魚苗我養了6個多月,2021年開春後就可以賣個好價錢。”1月4日,家住重慶市永川區臨江鎮天堂村的黃家君給魚苗喂食時,開心地説道。隨後,他提著水質檢測設備在魚塘邊取水,檢測家裏6口魚塘的水質。觀察試紙後,黃家君説:“現在家裏60多畝魚塘的水質是安全的,不會給魚帶來危險。要是幾年前,想都不敢想魚塘會有這麼大的規模。”
黃家君檢測魚塘水質 攝影 肖紅光
母親生病 家裏負債纍纍
據了解,黃家君現年28歲。其母親陳善蓮因患病造成肢體殘疾,喪失部分勞動力。多年來,母親治病花銷讓這個家負債纍纍。
幾年前,為解決家裏的經濟問題,黃家君的父親黃祖華湊錢承包了10畝魚塘,想通過養魚掙錢。由於缺乏養魚經驗等多種原因,黃家君家裏承包的魚塘一直虧損。2011年9月,黃家君考上了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水産養殖專業,在上學期間給家庭增加了10多萬元的債務。至此,黃家君家變成了建卡貧困戶。
2014年,黃家君一心想儘快還清家庭債務,大學畢業後,他帶著抱負回到家鄉開始養魚。2015年初,眼看就到了收穫的季節,魚卻感染了細菌,大面積死亡,損失了30余萬元。黃家君經過多方請教和查閱書籍,發現是魚塘養殖密度過高,導致水質出現了問題,於是立馬採用了分塘養殖的方式。經過這次意外,黃家君的養殖技術逐漸變得成熟。
脫貧政策幫扶 家庭走出困境
2016年,永川區通過脫貧篩查,讓黃家君參加了永川區就業局組織的SYB創業培訓。獲得就業扶貧辦補貼5萬元的黃家君,經多次試養,掌握了養殖白甲烏魚的關鍵技術。2016年,黃家君從外地購進白甲烏鱧魚苗2萬尾,經過一年的精心養殖,實現銷售收入20萬元,凈賺5萬元。
黃家君的分類養殖魚塘 攝影 肖紅光
因為白甲烏鱧魚深受食客喜愛、經銷商青睞,黃家君便想培育魚苗,帶動鄉親一起致富。3畝魚塘已經無法滿足養殖需求,黃家君在2018年花費近8萬元擴建了魚塘。
鎮村幫扶幹部知曉“黃家君擴建魚塘資金缺口較大”的情況後,為其申請了創業無息貸款15萬元。2019年,黃家君魚塘養殖面積擴展到了60余畝,在養殖白烏魚的同時,還養殖了黑烏魚、鰱魚、鯽魚、梭邊魚等其他魚種。如今,黃家君家的白甲烏鱧魚魚苗不僅滿足了周邊農戶的養殖需要,還遠銷省內外。
如今,黃家君一年收入純利潤15萬左右。不滿足現狀的他趁空閒堅持到縣城的蔬菜批發市場幫忙送菜,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能隨時了解各種魚類的市場行情。
在黃家君的帶動下,天堂村水産養殖戶已達72戶,水産養殖水面達500多畝。鄉親們通過養魚實現了增收,一年的收入從原來的三、五千元變成了三、五萬元。
黃家君除了幫助鄉親們培育魚苗、賣成品魚,也給予了他們很多的技術指導。提及新年願望時,憨厚的黃家君説道:“我一家通過養魚脫貧致富不叫‘富’,帶鄉親們一起致富才叫‘富’。”(文 肖紅光 編輯 胡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