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今年54歲的脫貧戶譚永昌,家住重慶酉陽縣黑水鎮平地壩村,家中四口,兩人有殘疾,屬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憑藉著不等、不靠、不求的信念,從養殖黑山羊到養蜂,譚永昌走出了一條脫貧路。
身殘家貧 但志不短
譚永昌的妻子患有癲癇,譚永昌自己手部也有殘疾,女兒16歲時因高燒留下了腦膜炎後遺症,被鑒定為肢體二級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兒子在重慶市永川水利電力學院就讀,每年學雜費是家裏一筆不小的開支。老、弱、病、殘集于一家,使得譚永昌家處境窘迫。
雖然身殘、家貧,但譚永昌志氣不短。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條件,2014年,譚永昌和兩名同鄉村民合夥投資了一家黑山羊養殖場,購買了200多只黑山羊。譚永昌行動不便,但他凡事親力親為,放牧、割草料、調配飼料,比一般人更積極勤勞。看著羊群一天天長大長肥長壯,甚至增加了羊羔,譚永昌心中無比歡喜。
譚永昌查看蜜蜂情況 供圖 酉陽縣殘聯
峰迴路轉 退而養蜂
因為黑山羊市場價格走低,到2016年,養殖收益達不到預期效果,譚永昌一度陷入了迷茫。2017年,在酉陽縣殘聯領導的鼓勵下,譚永昌重拾信心,迅速調整了養殖方向,開始全力養蜂。
剛開始,譚永昌的養殖技術還不成熟,他四處虛心求教蜜蜂養殖技術,積極參與酉陽縣殘聯組織的技術培訓,細緻觀察蜜蜂的生活習慣,學習老蜂農的技術,漸漸地掌握了全套的蜜蜂養殖技術。
付出就會有收穫,2017年,譚永昌養殖的蜜蜂年産蜂蜜500余斤,年收入5萬餘元,同時他還享受了殘疾人種養殖大戶扶持政策。2018年春,譚永昌又用2萬元的扶持資金建了一畝魚塘,放入魚苗1700尾,不斷拓寬致富渠道。
譚永昌的養蜂場 供圖 酉陽縣殘聯
辛勤付出 喜獲甜蜜
2019年,譚永昌在東西扶貧協作項目的扶持下,成立了酉陽自治縣圓梁山蜜蜂養殖創業基地,他的蜜蜂産業發展到了200桶,年收入8萬多元。譚永昌自己脫了貧,也沒有忘記致富路上帶鄉親,他積極帶動村裏5戶殘疾人貧困戶一起發展蜜蜂養殖。
2020年,因為基地各類花蜜匱乏,滿足不了蜜蜂的採蜜需求,譚永昌賣掉了蜜蜂65桶,目前剩餘蜜蜂135桶,預計年産蜂蜜800斤,也能實現8萬元的年産收入。
譚永昌談道,他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在他看來,只要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他還立志做一個有追求的人,不抱怨,不等待,不乞求。(文 肖紅光 曾靜 編輯 付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