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年宜機化農田力爭達到1000萬畝
重慶日報訊 (記者 趙偉平)3月15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為改善農地機械化生産能力,提高農業效益,重慶市正大力推動農田宜機化改造,在適宜區域將“巴掌田”改為“整片田”,力爭到2025年全市宜機化農田面積達到1000萬畝。
重慶山地丘陵佔比九成多,近年來,重慶市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試驗、試點和推廣工作。其中,潼南、渝北、永川、江津、長壽、涪陵等區縣集中開展整村整鄉連片改造,建成了一批萬畝級“宜機化+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農業生産示範基地。
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推動的農田宜機化改造,是因地制宜對地塊實施的“小並大”“短變長”“彎變直”和互聯互通等改造,使一個個項目區地成片、路相連、渠相通,改變了過去土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格局,大幅改善了農業機械耕作條件,也彌補了重慶市農業機械化水準低以及水利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兩大突出短板。
在重慶墊江縣長龍鎮長久村,3000多畝農作物長勢喜人。實施宜機化改造後,這些土地打破了原有地塊邊界,按11米一壟的寬度排列成整齊地塊。記者看到,這些標準地塊每一壟的長度平均都在80米以上,同時設有編號和平整的作業機耕道,方便拖拉機、無人機作業。
“宜機化改造方便大中型農機下地作業,同時單位作業面積也可大幅提高。”長久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人劉本權介紹,改造後犁地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從畝均140元降至70元。項目實施區域平均增加10%左右的有效耕地面積。
市農業農村委負責人稱,接下來,我市將重點按照千畝級以上規模進行規劃,具備條件的地方按照萬畝級、十萬畝級規模,整村整鄉和區域連片實施,確保改一塊成一塊,改一片成一片。同時,我市還將把宜機化改造同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把宜機化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首要驗收標準,推動農田宜機化改造連點成線、線交成面、擴面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