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4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聞瓊)筆者7月3日獲悉,重慶市銅梁區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的成王果業苗木基地的苗圃地裏近段時間鋪上了一種特別的黑色地膜。成王果業負責人陳貴虎説,這種黑色地膜不用耗費人工去處理,它可以像枯黃葉片一樣腐爛在地裏,化作有機肥改善土質。陳貴虎説的這種黑色地膜,是一種全生物降解地膜。
果苗基地鋪上可降解地膜。特約通訊員 聞瓊 攝
“傳統農膜是化纖編織的,你看,一撕就散了,降解得很慢,會造成環境污染。”陳貴虎用新舊兩種農膜做了對比。他説,我們現在採用的新地膜是無紡布做的,屬於有機質,可以撕成塊狀,用在果苗地裏一般三年後就可以自行降解。而且,最大的特點是孔更細,草不容易長出來,病蟲害也要少一些,防潮和保濕的效果也更好一些。
據悉,這種新型地膜比傳統的地膜厚3倍以上,又名叫生態地布,具有耐用、遮光性強、透氣親水、環保可降解的特點,使用後可以自然降解形成可供土地利用的腐植質。
陳貴虎説,使用可降解地膜一畝地花費在一千七八接近兩千塊錢,比普通地膜貴30%左右,但防潮和保濕效果更好一些,還節省了澆水和除草的人工成本,零成本回收,而且作物生長效果要好一些,如果都按照三年的使用壽命來計算的話,與使用傳統農膜相比一畝地還要節省100至200元。
可降解農膜可抑制雜草的生長。 特約通訊員 聞瓊 攝
成王果業苗木基地已使用了幾畝地的可降解地膜,目前還有一批可降解地膜正從河北購入。下一步成王果業2000多畝果苗基地都將使用可降解地膜,並加蓋防潮網。
地膜覆蓋具有增溫、保墑、保肥、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不過,傳統地膜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聚乙烯材料,很難在自然條件下進行降解。伴隨一季農作物的采收,往往會有大量農膜殘留在地裏形成“白色垃圾”,對耕地造成污染。
防治農田“白色污染”已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近年來,銅梁區大力推廣可降解地膜,目前,在平灘、高樓等地蔬菜基地推廣可降解地膜1000畝。還通過源頭控制、規範使用、有序回收、安全處置等,引導農戶、中間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撿拾或流動收購廢棄農膜,構建起區—鎮—村三級廢舊農膜回收儲運體系,規範化回收網點實現鎮街全覆蓋。
筆者在位於石魚鎮東店村的廢舊農膜回收中轉站看到,滿滿一卡車廢棄農膜已裝車完畢,正準備運往榮昌塑膠製品廠進行加工再利用。
“我們拉回廠裏去加工成塑膠顆粒,一車有2噸左右。”貨車駕駛員王師傅説。
據介紹,為了做好廢棄農膜的回收工作,銅梁區將華貿供銷合作社確定為區級回收管理機構,在全區28個鎮街設立了39個回收網點,各回收網點均建立回收臺賬和可追溯檔案資料,並與塑膠製品廠簽訂收購加工協議。截至目前,今年全區已回收廢棄農膜230噸,完成市級目標任務的85%。
銅梁華貿供銷社主任陳元強説,“我們印發了6萬份宣傳單,現在已陸陸續續發到了農民手中,讓基地和農戶能主動將農膜交到鎮街回收網點,減少了污染源,環境也在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