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肖紅光):6月1日,由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組織開展的2021年重慶水文應急測報演練在重慶市渝北區新橋水庫舉行。來自渝北、萬州、黔江三個監測中心的多名水文尖兵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水文“黑科技”展覽。
參賽選手安裝可攜式水雨情監測站 供圖 重慶市水利局
據悉,本次演練模擬渝北區遭受大暴雨,導致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水位上漲較快,嚴重威脅了上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險情發生後,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立即啟動應急響應,3支水文應急隊伍奔赴現場開展堰塞湖水文應急測報工作。
按照演練方案,來自渝北、萬州、黔江水文監測中心的巡測人員以5人為一隊,分別完成水雨情測報、出入庫流量測報、堰塞體及堰塞湖庫容測報三個演練項目。“預備,開始!”隨著演練指揮一聲令下,在水雨情測報演練現場,三支隊伍快速有序地做好了儀器檢查等準備工作。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既是一場演練,也是一次比武。這次的演練選擇“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目的就是要讓應急監測人員在熟練掌握外業的基礎上,豐富團隊在複雜條件下的協作分工經驗,進一步提升全市水文部門的應急測報能力,為今後科學應對各類突發水事件,打好“有準備之仗”。
無人測量船進行河道流量和水下地形測驗 供圖 重慶市水利局
參賽選手操作無人機開展岸上地形測量 供圖 重慶市水利局
在堰塞體及堰塞湖庫容測報演練現場,三艘模型船大小的紅白色小艇在水面上航行,幾分鐘時間便可走航一個來回。演練地實時的流量、流速、水深等相關參數可立即在平板上顯示出來,並同步回傳至後臺以供分析決策。
作為水文測報的“利器”,可攜式無人測量船早已成為重慶水文巡測和應急監測所廣泛使用的設備。它可以搭載瑞智、SontekM9等走航ADCP進行流量測量,與傳統的測報設備相比,更輕、更小、更智慧化,其船身以平衡的配重保持走航運行的穩定姿態,更加適合複雜條件下的水文測報作業。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演練中出現的高科技“利器”還有用於測量岸上地形的無人機,可搭載各類插件,用以繪製岸上地形圖、測量地形模型點要素、湖庫中測深及取水等各種條件下的水文作業。下一步,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還將加強新儀器、新設備的配置和應用,進一步提升水文應急測報業務能力,利用高科技水文儀器推動水文測報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