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為科學應對2021年度長江三峽庫區發生地質災害風險,近日,重慶市抗震救災和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指揮部在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流域紅岩子滑坡地質災害點附近舉辦了地質災害疏散演練觀摩會,以檢驗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鍛鍊應急隊伍,完善應急準備,提升防災救災能力。
地質災害疏散演練觀摩會現場 供圖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
本次演練模擬了紅岩子地災點因受前期持續強降雨影響,導致突發山體變形加劇,可能引發山體滑坡並形成涌浪,造成大寧河航道中斷、人員被困、房屋掩埋、在建工地倒塌、纜繩斷裂傷人、遊船側翻等險情。演練現場具體設置了信息報送、現場調查、會商研判、航道交通管制、遊船疏散、居民地人員轉移、在建工地人員轉移、人員碼頭疏散、人員安置等科目與內容。
人員碼頭疏散演練現場 供圖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
據介紹,今年重慶市受多輪強降雨影響,截至9月9日,重慶市共發生地質災害379起,地質災害形勢嚴峻。尤其是8月份以來,三峽庫區發生地質災害136起,與2020年同比顯著增加。同時重慶市集大城市、大庫區、大農村、大山區為一體,地形複雜、河流密布、溝谷縱橫,特別是三峽庫區地形高低懸殊,地貌主要以山地為主,加之庫區地質條件複雜,長江及其支流下切明顯,每年汛前和汛後,三峽庫區水位從145米到175米大幅升降,形成30米的消落帶,導致滑坡、塌岸等地質災害高頻發生。
重慶市副市長鄭向東在觀摩會上表示,重慶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做好極端情況應對準備,加強岩體劣化、城鎮高切坡、涌浪災害、蓄退水誘發地災等薄弱環節的防範工作;加強巡查排查,重點加大居民聚居區、學校、交通幹線、旅遊景區等重點區域,農村切坡建房以及臨邊、臨崖、臨岩、臨水等重要地段,老舊房屋、城鎮周邊尾礦庫、垃圾填埋場、建築棄渣場等重點部位的精細化排查;加強監測預警,密切監測天氣形勢和雨情、水情、汛情、墑情發展變化,對降雨強度、影響區域及汛情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及時發佈預警,精準高效將預警信息發送至受威脅區域的各級政府和群眾以及“四重”網格員,確保預警信息全覆蓋;加快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地災隱患點疏散演練,配齊應急救援裝備,確保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能夠快速出擊、科學指揮、高效處置。(文 萬乙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