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田渝兵):近日,重慶市銅梁區土橋鎮高埡村500畝油菜花盛情綻放,成片的油菜田一眼望不到頭,這裡是村裏的集體經濟糧油基地。在水田邊上,高埡村黨支部書記龍思勇和村裏專業合作社的無人機操作手正在查看田裏的水量和土質狀況,他們準備利用一天時間,完成200畝集體經濟稻田的水稻淹水直播。
據介紹,水稻淹水直播是目前最輕簡、節約成本的水稻種植方式,免除了育秧、插秧等環節,大幅度減少了勞動力投入,每畝可節約種植成本200元以上。播種後保持田內淹水15天左右,可有效防鼠雀危害,控制雜草。
“以前傳統的種植方法要育種,又要移栽,需要很多勞動力。淹水直播減少了田裏的雜草且可以有效防治鼠害、鳥害。此外,通過無人機直播也節約了勞動成本。”龍思勇説,專業合作社用無人機播種比人工播種的效率提高了4倍以上。
據了解,高埡村是單純的農業村,2017年,村裏按照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思路,組建起了農潤水稻專業合作社和龍潤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專業合作社配備了無人機、旋耕機、收割機、除草機、烘乾機、開溝機等農業機械,在完成自種1500畝情況下,為鎮內外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1萬畝,實現服務收入43.9萬元。通過開展水稻集約化經營和農機社會化服務,合作社實現了集體和村民雙增收。經過4年運行,村集體經濟經營總收入于2021年達到260余萬元,其中1500畝稻穀稻米實現銷售收入198萬元。在高埡村,土地入股的農戶每畝保底分紅400元,固定分紅180元,2021年土地入股的農戶共分紅87萬元。
“土橋鎮引導村民成立農機服務合作社,通過申報上級項目資金購置農業農具,為業主和群眾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準,減少勞動力負擔,增加農業效益,達到了減少土地撂荒和為民增收的目的。”土橋鎮副鎮長熊傳倫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