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肖紅光):4月11日上午,在重慶市渝北區石船鎮石埡村15組,一場“化解矛盾糾紛”院壩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是重慶市渝北區公安分局石船派出所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組織社區民警近距離、面對面與群眾協商解決實際問題,讓“調解院壩會”成為為民辦實事的大平臺,從而推動服務群眾常態化、精細化,進一步提高轄區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有力舉措。
據介紹,石埡村村民楊某倫與其鄰居楊某禮自幼一起長大,鄰裡關係融洽。1997年,楊某倫因進城照顧孫子,門前承包地無人料理,遂答應楊某禮借于他進行耕種。但楊某倫姐姐心懷不甘,在未通知楊某倫與楊某禮的情況下,將承包地據為己有進行耕種。為此,楊某禮懷恨在心,認為楊某倫未信守承諾,多次趁夜色伺機毀壞楊某倫的莊稼、果樹,並在數年後將積怨擴散至與楊某倫來往密切的村民,導致更多莊稼遭到破壞。
“必須以查對屬實的證據和案件事實為根據,不能把主觀想像、推測、懷疑作為處理案件的根據。”石船派出所所長張堡説。一直以來,石船派出所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一面積極查證群眾反映的主要問題,一面站在普法的角度,對楊某禮進行勸説教育。直至今年4月8日,派出所接到村民報警,稱親眼目睹楊某禮對莊稼進行破壞。按照程式,派出所隨即開展走訪鄰裡、固定物證相關工作,經過2天時間收集到楊某禮對多名農戶莊稼進行破壞的證據。
以“向群眾報告”工作為載體,“化解矛盾糾紛”院壩會由此展開。4月11日,村裏的證人被悉數邀請到場。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調解原則,石船派出所教導員李紅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仔細講述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起因經過。在大量事實依據面前,楊某禮終承認肆意破壞他人莊稼的行為,對此深表歉意。經過近3小時的調解,楊某倫及被害村民對於楊某禮的行為表示了諒解,由楊某禮為有損失的村民補種莊稼,並寫下承諾書,不再發生此類事件。至此,這起長達20餘年的矛盾糾紛終被圓滿解開。
渝北區石船鎮有21個行政村,3個社區,常住口人3萬餘人。一直以來,石船派出所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把維護轄區穩定,排查化解各類矛盾,不斷提升轄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放在首位,立足主責主業、主動擔當作為,充分發揮警民聯調工作方法,緊緊依託“調解院壩會”,全面摸排並化解婚戀、家庭、土地、用工等各類矛盾糾紛300余起,化解成功率95%,切實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落到了實處,有效維護了轄區社會治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