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重慶導遊寄情“詩城”文化:憶往昔 嘆變遷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3-02-01 17:10:30

  中新網重慶2月1日電(楊夢逸)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春節期間在央視熱播的《2023中國詩詞大會》上,重慶奉節選手劉光玉再次亮相“百行團”,以一首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將中華詩城奉節再次帶入全國觀眾的視野,將家鄉新變遷娓娓道來。

  劉光玉説,她與詩詞的緣分要從2001年説起,時年18歲的她從廣東打工返鄉,在弟弟的課本上看到陸游的《卜算子·咏梅》,深受感染。“這首詞簡短而又深刻,給了我很深的觸動與共鳴,從那時起我便決定學習詩詞。”劉光玉説。

  2003年,劉光玉報名參加重慶市奉節縣導遊考試。當主考官吟出“楊柳青青江水準”的詩句時,所有人沉默不語,只有劉光玉迅速答出“聞郎江上踏歌聲”,引起了主考官的注意,這首劉禹錫作于奉節的《竹枝詞》也成為劉光玉事業的敲門磚。

  壯美三峽,始於奉節。劉光玉工作所在的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是一個集人文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景區,來這裡的遊客很多都是被當地的詩詞文化所吸引,本身就有很深的詩詞功底,和他們交流後,劉光玉發現有不少詩詞她都沒聽説過。於是,她尋詩、讀詩,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沒聽過的詩詞立刻查詢相關資料,背誦下來,完全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裏。

  去年7月奉節白帝城·瞿塘峽景區被正式確定為國家5A級景區。這一喜訊結束了奉節沒有5A級景區的歷史,也標誌著長江三峽遊新增一塊“金字招牌”。

  據了解,奉節正在不斷完善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大力開展“引客入奉”行動。圍繞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及三峽環線,奉節推出了各類旅遊項目,奉宜奉滾裝船、長江三峽豪華遊輪、赤甲一號內河遊、瞿塘峽深度遊、畫舫遊、“巔峰雙峽”遊等,形成了豐富的水上三峽遊線和旅遊産品。

  工作中的劉光玉給遊客講解景區時有著自己的獨門秘訣。“我會依次和他們講述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登高》還有劉禹錫的《竹枝詞》,再帶著他們參觀白帝城、夔門、瞿塘峽,讓遊客感受到奉節獨有的詩詞文化。”在她的手機殼裏放著一張10元人民幣紙幣,每當參觀夔門時,她就會拿出這張紙幣,告訴遊客這就是紙幣背面圖案的拍攝點,也是她的家鄉。那裏天高雲闊,屢試不爽的她聽著遊客嘖嘖稱奇,就是她一天最高興的時候。

  “通過詩詞讓更多的人了解奉節的美,就是我的價值。”劉光玉告訴記者,從2004年至今,她已經在白帝城·瞿塘峽景區做導遊、講解員近二十年。二十年間,她見證了奉節第一條高速公路開通,奉節各景區迎來了遊客大幅增長。2022年6月,她又見證了鄭萬高鐵全線開通,奉節邁入高鐵時代,最快1.5小時到重慶中心城區、3小時到成都武漢、3.5小時到鄭州、6小時北京上海。

  為搶抓高鐵機遇,奉節發佈了眾多旅遊優惠政策。如高鐵通車首月,遊客可以憑奉節直達高鐵票,免費遊覽白帝城·瞿塘峽、三峽之巔、龍橋河等景區。

  “高鐵開通了,來奉節旅遊更方便了,加上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今後來奉節的遊客一定會更多。”劉光玉説,《中國詩詞大會》不僅提升了奉節的知名度、美譽度,還推動了奉節的文旅融合和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遊客通過《中國詩詞大會》知道了奉節,被奉節的詩詞文化所吸引而前來一探究竟。

  據統計,2023年春節假日七天,奉節縣共接待遊客89.81萬人次,同比增長42.04%,旅遊收入達66828.06萬元,同比增長37.69%。該縣內各景區共接待遊客33.2萬人次,同比增長58.3%。

編輯:胡明珠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