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京和攜全套巴赫“小無”登臺國家大劇院
5月4日和8日,韓國小提琴大師鄭京和將兩度登臺國家大劇院。5月4日,鄭京和將迎來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度合作,為觀眾演繹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5月8日,大師則將亮相2016五月音樂節,為觀眾演繹巴赫全套小提琴無伴奏作品。5月4日,鄭京和利用排練休息時間,出席了媒體群訪。
鄭京和上演兩場音樂會,協奏獨奏兩不誤
提到當今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家族”,韓國鄭氏三姐弟自然當仁不讓——七個孩子中有六個都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其中以大提琴家鄭明和、小提琴家鄭京和、指揮家鄭明勳姐弟最為中國觀眾所熟悉,三人都畢業于朱利亞音樂學院,還曾以“鄭氏三重奏”亮相古典江湖。前不久,指揮家鄭明勳曾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為觀眾演繹了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和中國作曲家周文中、陳其鋼的作品。而就在不到一週之後的5月4日,小提琴家鄭京和也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在韓國指揮家崔朱烈的執棒下,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演繹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部協奏曲是德奧作曲大師勃拉姆斯一生中唯一一部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規模龐大、技巧複雜,需要極強的演奏力量,常被視為年輕演奏家的“專利”。年近七旬的鄭京和大師則在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合作中,以累積多年的深厚“內功”來展現這部作品的宏大與優美。
如果説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展示的是鄭京和大師的演奏“內力”,那麼巴赫小提琴無伴奏作品全集的演繹,則可以看作是對鄭京和大師演奏功底、音樂思維和體力的三重考驗。5月8日,鄭京和大師將在國家大劇院2016五月音樂節登臺,為觀眾完整演繹巴赫六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和組曲。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挑戰全套巴赫“小無”作品的演奏家,通常選擇用兩場甚至幾場音樂會逐漸完成“全套”,但鄭京和大師將在一個晚上,集中演繹這套大體量的小提琴無伴奏作品,展現巴赫音樂的光輝技巧和偉大哲理性。
五月音樂節迎來巴洛克“小提琴聖經”
每年五月,國家大劇院都因五月音樂節的到來而變身“室內樂的海洋”,今年五月音樂節從5月1日由布赫賓德大師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的音樂會拉開序幕,在21天裏將為觀眾連續帶來20場大師雲集、精彩紛呈的室內樂音樂會。在繼往屆的“完全莫扎特”“巔峰大提琴”等各具特色的策劃主題之後,今年第八屆五月音樂節則以“盛讚!巴洛克”為主題,邀請來自全世界的傑出樂團和藝術家,集中呈現巴洛克時期的經典室內樂作品。巴赫、亨德爾、維瓦爾第等巴洛克時代作曲大師的作品將在五月音樂節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巴赫無伴奏小提琴作品全集、《哥德堡變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水上音樂》等代表巴洛克時期最高藝術水準的作品將在繽紛五月與觀眾依次見面;管風琴、羽管鍵琴等極具巴洛克時代特色的樂器,也將為觀眾奏響穿越300餘年歷史的古老樂音。
鄭京和大師將演奏的巴赫全套小提琴無伴奏作品創作于1720年左右,包括三首小提琴無伴奏組曲和三首奏鳴曲。這六部作品被譽為“小提琴聖經”,在這六首奏鳴曲與組曲中,巴赫設計了小提琴所能表達出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它們構成了巴赫小提琴音樂的顛峰。在巴赫之後,很少有人再踏足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創作,究其原因是難以逾越這座巔峰。長久以來,巴赫六首小提琴無伴奏作品都受到演奏大師們的喜愛——二十世紀偉大的小提琴家,諸如海菲茲、米爾斯坦、格魯米歐、大衛·奧伊斯特拉赫都曾多次錄製全套作品。5月8日,觀眾將有幸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近距離聆聽韓國小提琴大師鄭京和的絕妙演繹,感受巴赫小提琴復調作品的魅力,尋覓巴赫音樂中的哲思與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