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小鹿裝置遊戲劇《誰動的我的童話》 演繹別樣可能
兒童劇 《誰動了我的童話》 即將於11月12、13日在京首演。本劇聘請《巧虎》、《快樂星貓》等多部高品質兒童劇主創,將裝置藝術元素運用於兒童劇舞美,以波普幾何圖案抽象表現的巨型“童話書”構建舞臺空間概念,加之可翻轉的多媒體書頁,將舞臺布景化零為整。演員以形體語言替代大篇幅臺詞,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充滿更多可能性的奇幻童話空間,力求引發兒童劇舞臺的實驗革新。
經典童話閃耀全新光芒,“公主救贖”演繹別樣可能
童話似乎是幾個世紀前就已存在的文化現象,眾所週知的《格林童話》裏《白雪公主》、《灰姑娘》、《睡美人》的故事,曾一度為我們展現一個美好的世界:公主們優雅、善良,經歷命運坎坷,驚鴻一瞥下與王子産生愛情,最終被王子解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童話是否也應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
本劇之所以定名《誰動了我的童話》,就是希望通過幽默詼諧的方式,對這些經典童話進行全新改寫。喝醉酒耽誤營救的馬兒,錯誤時間上場的王子,一個在童話書中搗蛋的神秘女孩……種種陰差陽錯下,這些等待被拯救的公主,將有怎樣的表現?童話裏所描繪的最強大的力量也不再只屬於邪惡的巫婆和充滿正義的王子,公主本身也將成為強大的拯救者。
創作之初,有些家長曾提出這樣的質疑:打破孩子的公主夢是否過於現實殘忍?這樣的質疑在劇目的編排中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劇本並非打破孩子們的公主夢,而是賦予了公主更多的美好品質,例如樂觀、勇敢,有主見。孩子們會在嬉笑中明白,童話般的美好結局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這亦是該劇很重要的創作初衷之一。
形式大膽突破,一部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兒童劇
“這是一部玩兒出來的戲,我們邀請了很多孩子們一起來參與。”該劇的導演台灣著名兒童戲劇教育專家李明華老師這樣介紹,“ 《誰動了我的童話》進行了一次兒童劇中的實驗性嘗試。我們不想再做一部中規中矩的兒童劇,道具、布景都那麼具象,那樣並不有趣。大人往往覺得只有具象,孩子們才能看懂。其實孩子們很聰明,想像力很豐富。我們特意弱化了大段臺詞,為了賦予童話本身更大可能”。
傳統的童話書,中世紀的公主、王子服飾,在舞臺上抽象為超現實的藝術符號,通過肢體和色彩表現人物特徵,展現情節發展,但是並不用擔心孩子們會看不懂。該劇創作全程邀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一同提取各個角色的關鍵性符號特點,把他們做成服裝、場景。也正因如此這部劇變得特別有趣。“我們希望大人也可以融入其中,這才是親子互動,而不只是簡單的陪伴。”
據悉,這部裝置遊戲劇 《誰動了我的童話》 將於11月12、13日在北京隆福劇場上演,對這部劇感興趣的朋友們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