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索 新空間 新期待 國産動畫發展呈現蓬勃生機
來源:人民日報  |  2024-05-30 09:13:36

新探索 新空間 新期待 國産動畫發展呈現蓬勃生機

  數據來源:燈塔專業版、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遊戲研究中心

新探索 新空間 新期待 國産動畫發展呈現蓬勃生機

  家長與孩子在首屆中國(北京)動畫周上觀看展出的皮影。陳曉根攝

  據有關方面統計,2013年中國動漫産業總産值為870.85億元,2023年僅廣州的動漫遊戲集群營收就有約1300億元。10年間,火爆“出圈”的動畫作品與不斷倍增的産業規模,共同構成國産動畫蓬勃發展的大氣象、大趨勢。

  動畫的發展一直與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更迭帶來電影語言語法的更新。然而,影像的內涵是文化,藝術創作又是個性化的,我們依然要堅守中華文化獨有的審美意蘊、思想品格。

  隨著“動畫不僅是拍給兒童看”的觀念深入人心,專家提醒要防止走向另一種不均衡。把近5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做一個對比會發現,面向全年齡段的動畫電影涌現不少精品力作,但親子類動畫大多市場表現不太出色。

  “春節檔”上映的《熊出沒·逆轉時空》取得近20億元的票房,在“六一”兒童節和接下來的暑期檔,《白蛇:浮生》等國産動畫新片和多部海外動畫電影有望與觀眾見面;水墨動畫長片《斑羚飛渡》、由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衍生的大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續集等出現在多個出品機構的片單裏,2024年的動畫電影市場令人期待。

  據有關方面統計,2013年中國動漫産業總産值為870.85億元,2023年僅廣州的動漫遊戲集群營收就有約1300億元。10年間,火爆“出圈”的動畫作品與不斷倍增的産業規模,共同構成國産動畫蓬勃發展的大氣象、大趨勢,不僅提振了行業信心,也培養了一大批忠實受眾。

  10年來,我們不止一次聽到“國漫崛起”的熱血宣言,在這當中,有中國觀眾對國産動畫的熱愛和自豪,也有厚望與期盼。支撐國産動畫電影發展的要素有哪些,國産動畫如何走得更遠?

  連日來,我們走訪藝術院校、製片公司、行業協會,在國産動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尋找答案。

  無論作品數量還是票房表現,國産動畫都樹立了“主場優勢”

  我們走進位於北京一號地國際藝術園區的追光動畫。在這裡,《小門神》《白蛇:緣起》《新神榜:楊戩》《長安三萬里》等動畫電影從靈感變為影像。一條現代化的動畫電影創作生産鏈清晰呈現:設計、故事板、模型、材質、三維分鏡、綁定、動畫、剪輯、特效和燈光,分類細緻,排布有序。成立11年,追光動畫推出“新傳説”“新神榜”“新文化”系列共8部動畫電影,“新文化”系列開篇之作《長安三萬里》獲得18.24億元的票房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的殊榮。

  “不久後,我們將搬到新的園區,辦公區將由現在的5000平方米擴大到12000平方米,團隊也將由現在的300多人擴充到600人。”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于洲説,“我們將擴大産能,計劃從一年推出一部作品變成‘一年兩部’,因為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現實和預期,給了動畫人開拓事業的底氣。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上映33部動畫電影,總票房為16.4億元,國産動畫佔比為38%。2023年新上映動畫電影62部,累計票房79.98億元,其中,國産動畫37部(含港澳臺);票房在10億元以上的2部動畫電影均為國産片。無論作品數量還是票房表現,國産動畫電影都樹立了自己的“主場優勢”,也在觀眾中贏得信任與口碑。

  “優勢”並非天賦,而是靠一部部優質作品累積。訪談中,很多人談到2015年暑期檔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該片取得近10億元的票房成績,打破國産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也打開了創作空間。此後,《大魚海棠》《小門神》《羅小黑戰記》《姜子牙》《新神榜:楊戩》《深海》以及“熊出沒”系列等國産動畫電影接連上映,動畫産業在一部部作品的積累中轉型升級。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超過50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迄今全球單一市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

  創作涌現活力,關鍵在於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為好作品持續誕生培厚土壤。國産動畫的發展與國家文化産業的發展同步。政策的長期扶持和精準引導是重要驅動力。2002年開始,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出臺大量政策,從限播措施、稅收優惠、版權規範等多方面全力扶持。尤其是,《“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將“扶持優秀動畫電影創作生産”列入“新時代電影精品戰略”,《“十四五”文化産業發展規劃》將提升動漫産業品質效益、打造中國動漫品牌、促進動漫“全産業鏈”和“全年齡段”發展作為重點。20多年來,先後出臺30余項相關政策,強有力的引導下,資金和人才向動畫聚集,國産動畫在厚積薄發中迎來黃金髮展期。

  傳統文化需要創新表達,題材內容大有開拓空間

  在位於北京電影學院的數字影視動畫創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的學術團隊與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青年學者,正在討論人工智能與動畫的結合。孫立軍説:“動畫的發展一直與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更迭帶來電影語言語法的更新。由無形生成有形、由無聲生出有聲,人工智能正帶來顛覆性的影響。然而,影像的內涵是文化,藝術創作又是個性化的,我們依然要堅守中華文化獨有的審美意蘊、思想品格。”

  北京電影學院的動畫專業先後走出《三個和尚》導演阿達、《哪吒鬧海》導演嚴定憲、《雪孩子》導演林文肖、《鷸蚌相爭》導演胡進慶等眾多人才。上述作品以及上海美影廠出品的一大批經典動畫,奠定了中國動畫民族化的發展道路和中國動畫以形寫神、傳神寫意的審美風格。

  近年來國産動畫的發展,得益於中國故事、中國風格這一創作自覺和審美接受的雙重回歸。中國審美將國産動畫創作者與觀眾凝聚在一起,背後是更為深沉的文化自信。訪談中,不論學界還是業界都認為要“走一條中國動畫自己的路”。

  透過追光動畫的8部作品,可以看到一條創作者文化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的進階之路。于洲告訴我們,《小門神》在國外上映時,曾被認為是外國動畫,從《白蛇:緣起》開始,他們有意識地探索中國風和中國審美,在人物的表演上力求含蓄克制,契合東方氣質,而觀眾也給出了熱烈回應。

  近年來贏得觀眾喜歡的國産動畫電影,既有對民族動畫和傳統文化的接續傳承,也有富於現代意識的當代表達。觀眾在《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看到,縱使人生不如意,大聖也終究會“歸來”,從大聖那戰旗一樣迎風招展、威風凜凜的斗篷上,獲得的是奮鬥的勇氣。《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就像多數人“自己家的孩子”,而《姜子牙》討論的是天下蒼生與個體生命的命題。

  造型設計和視覺呈現也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資源、中華美學思想中汲取營養。甲骨銘文、玄鳥神獸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國古代建築、中國古代造像和壁畫藝術、中國傳統服裝、民族音樂、傳統舞蹈等經由創造性轉化,在動畫電影中更加靈動地呈現。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盤劍認為,近年來,國産動畫開闢出一條區別於他國動畫、重建動畫民族性的新道路,以恢弘博大的神話傳説和歷史故事作為母本,加入觀眾喜聞樂見、引發共鳴的時代元素,借助國際化的數字製作手段,實現對中國傳統故事的改寫。

  傳統文化成為熱門題材,專家提醒也要謹防在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上形成新的模式化。在孫立軍看來,民族民間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及現實題材、科幻題材動畫都大有開拓空間。多年前,前者孕育出《猴子撈月》《阿凡提的故事》等經典之作,後者涌現《黑貓警長》這樣的科幻風格。與近年來現實題材故事片的突破相比,動畫創作略顯滯後。以2015年到2023年的“金雞獎”獲獎影片為例,獲得最佳故事片獎的以現實題材影片為主,而獲得最佳美術片獎的除了《大耳朵圖圖之美食狂想曲》《熊出沒·重返地球》,其餘都是神話傳説或者傳統故事改編。即使出現了《深海》《茶啊二中》《雄獅少年》等現實題材動畫,受眾反饋也不及傳統神話題材的作品,不得不讓人深思。再者,水墨動畫、剪紙動畫、摺紙動畫、皮影動畫、木偶動畫等曾讓中國動畫在世界動畫之林中獨樹一幟,這些傳統資源在新技術手段的支持下,也應形成新的經典。

  國産動畫的崛起不是一句口號,而應是一個個腳印

  2022年,中國動畫學會對國內外動畫行業開展兩個月的調研,初步摸清中國動畫的“家底”,形成數萬字的報告。透過這份報告,我們看到中國動畫的發展脈絡和大有可為的未來。

  “作為一種瑰麗、奇幻的影像藝術類型,動畫深度參與數字媒體時代的生活,成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動畫與社會發展密切交織,遊戲、建築、醫療、教育以及文旅、虛擬現實等與動畫的關聯度正在提升。我們相信,小小動畫可以有大大的作為。”中國動畫學會會長馬黎認為,不斷提高作品的原創力、産業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國産動畫電影就能夠“行得更遠”。

  走訪中,我們感受到國産動畫在技術應用方面已經比肩世界一流。《秋實》等入選海外知名電影節獎項;《白蛇2:青蛇劫起》被奈飛購得全球獨家流媒體版權,上線首周位居非英語片播放量全球第三位,連續3周保持前十位……鮮明濃郁的中國審美與精良考究的製作水準,成為國産動畫吸引海外觀眾的要素。創意、想像力和審美意識決定動畫的品質和傳播力,而後續産業鏈的開發也有賴於動畫形象IP的原創度。

  隨著“動畫不僅是拍給兒童看”的觀念深入人心,專家提醒要防止走向另一種不均衡。把近5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做一個對比會發現,像《長安三萬里》《深海》這樣面向全年齡段的動畫電影涌現不少精品力作,但親子類動畫大多市場表現不太出色。這一方面源於當前電影市場的主要觀眾偏年輕化,另一方面也説明親子類動畫的品質有待提升。在孫立軍看來,動畫始終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創作者不能忘記為誰服務這個根本問題,一定要牢記動畫的社會責任。作為美育的一種方式,寓教于樂的親子類動畫需要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具備較高的藝術水準,更需要主創抱有為孩子創作的情懷。

  動畫被譽為“無煙的重工業”,動畫的技術創新、産業集聚功能可以帶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專家認為,國産動畫電影對社會的貢獻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國際上看,“動畫強國”大都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模式。有的國家,動畫産業成為兼顧商業價值和文化戰略的複合型強勢産業。有的國家,以漫畫為起點形成産業鏈,動漫産業已超越汽車、房地産、鋼鐵等傳統行業,成為國家的第二大支柱産業。中國動畫要走一條自己的路,也包括探索一條産業鏈健全、産業模式成熟且完整的路。“熊出沒”的IP授權和衍生産業鏈做出諸多探索。“熊出沒”品牌已陸續推出12部系列動畫片、10部院線電影、2部電視電影,並衍生出舞臺劇、圖書、有聲內容等,授權品類涵蓋食品、玩具、服裝、3C、家居等,橫跨20多個行業。但從整體來看,在健全産業鏈方面,國産動畫仍需練內功、補短板。

  當前,國産動畫電影、電視動畫片、網絡動畫番劇以及動畫短視頻、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等形成了不同賽道,供應鏈模式也在轉變。中國動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萌認為,動畫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加強與文旅、金融、傳媒、出版、遊戲等行業的互動合作。

  國産動畫的崛起不是一句口號,而應是動畫人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呈現好作品的必然結果。(任姍姍 趙偲汝)

編輯:武若曦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